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超滤的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以及PPC预氧化对藻类引起的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投加0.6mg·L-1PPC能使预处理阶段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提高约28%.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时,PPC预氧化通过强化预处理,降低膜表面的污染负荷,对藻源污染物引起可逆和不可逆污染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化学清洗试验结果表明,碱洗对超滤膜TMP恢复效果远远强于酸洗,因而有机物是超滤膜处理高藻水时的主要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启动规律,构建了小试规模的前置反硝化BAF,采用快速排泥、逐步增大水力负荷的策略考察了其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好氧柱水力负荷为2.04 m3/(m2·h),厌氧柱水力负荷为4.08 m3/(m2·h),回流比为100%,气水比为5.6∶1的情况下,前置反硝化BAF的启动需要49 d。启动过程中好氧池中硝化细菌的成熟是启动的关键。厌氧池中的反硝化细菌的成熟标志着启动的完成。启动完成后,前置反硝化BAF的出水COD、NH3-N及NO-3-N分别稳定在50、15和5 mg/L以下,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固体废物大量增加,固体废物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环境。为解决固体废物的处置问题,结合南方某市静脉产业园研究实例,分别从产业类型和项目选择、物流和能源流流向、园区产业总体布局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分析研究,园区建成后,可以实现城市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置,为国内同类园区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起,烟台市连续3年成为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地级市,环境监管压力很大。文章通过对烟台市2017年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贮存情况的分析,总结特点,指出烟台市危险废物管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益严重的地表水锰污染,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与接触氧化的方法协同除锰;通过调配进水中Ca2+、Mg2+含量模拟我国不同地区硬度差异显著的地表水,探究水体硬度对锰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被高锰酸钾氧化并形成"锰质活性滤膜",可在停药后实现稳定有效除锰.成熟滤池的除锰效果会显著受到硬度的影响,进水硬度在40、200、400 mg·L-1及700 mg·L-1(CaCO3计)时,接触氧化滤池分别在48、56、64 d及72 d实现稳定除锰,而4根滤柱对Mn2+去除的极限浓度分别为1.8、1.7、1.2 mg·L-1及0.7 mg·L-1.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对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影响的中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直接超滤、微絮凝-超滤和絮凝/活性炭-超滤中试研究,探讨预处理对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形貌观察、三维荧光光谱(EEM)和高效排阻色谱法等手段对不可逆膜污染物进行表征分析,比较预处理对不可逆膜污染物含量和组分的影响,阐述预处理对不可逆膜污染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在10 L·(m~2·h)~(-1)低通量运行下,微絮凝预处理使不可逆膜污染增长速率从直接超滤的0.32 k Pa·d~(-1)下降到0.16 k Pa·d~(-1),絮凝/活性炭预处理后超滤工艺几乎零污染运行,且当絮凝/活性炭-超滤运行通量增加至17 L·(m~2·h)~(-1)时,仍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可逆膜污染增长.东江水中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是蛋白质类和富里酸等腐殖质类物质.微絮凝通过改变膜表面滤饼层的结构(厚度和密实性),提高物理清洗效率,减轻不可逆膜污染的积累;絮凝/活性炭预处理提高对不可逆膜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减轻膜污染负荷,控制不可逆膜污染.因此,采用絮凝和絮凝/活性炭预处理工艺,均可有效降低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积累.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膜生物反应器(MBR)净化受污染地表水自然启动过程中功能菌群的成熟规律及碱度对MBR去除水中氨氮的影响,通过构建小试规模的MBR,考察了MBR处理受污染地表水的自然启动和稳定运行除污染特性。结果表明,MBR在自然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养菌成熟的标志,系统对进水DOC、UV254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仅为(14.5±5.1)%、(12.6±5.6)%和(31.2±7.4)%,应考虑将其他工艺与MBR联用以提高系统的有机物去除能力。启动23天后,MBR中的亚硝化细菌成熟,NH3-N去除率达到80%以上;启动31 d后,MBR中的硝化细菌成熟,出水NO2--N稳定在0.05mg/L以下。碱度对MBR去除NH3-N效能影响较大,向进水中投加30 mg/L的NaHCO3能使MBR对NH3-N的去除率由(86.1±3.7)%提高至(98.0±1.6)%。在连续曝气、10 L/(m2.h)通量、每10 min反洗15 s运行模式下,MBR的膜污染较为严重,平均TMP增长速率为0.45 kPa/d,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参数以实现MBR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特征形成了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药剂)库,建立了预处理工艺筛选评估指标体系;而后利用多准则决策理论,构建了基于熵权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筛选评估模型,并实现程序设计,用以筛选出适合的预处理工艺;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方法可行性,结果证明本体系可以有效辅助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的筛选评估,实现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问题,通过中试实验,系统考察浸没式超滤膜替代砂滤处理东江水的出水水质并研究高通量条件下的膜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条件影响,均保持在0.1 NTU以下,与砂滤出水相比具有优势,但有机物去除率与砂滤相差不大。膜系统在高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过滤周期应作适当的缩短,采用合理的物理清洗来缓解膜污染,并辅助以有效的在线化学清洗可保证膜过滤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