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具有快速、经济、灵敏、方便等诸多优势,在高通量筛选类或抗雌雄激素等通过核受体起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境中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如有机锡等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也开始采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方法对该类污染物进行筛选与监测。本文综述了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技术方法,包括报告基因和宿主细胞的选择,并介绍了该方法在人工合成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筛选以及环境样品中该类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综述总结了应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该方法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建筑施工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建筑施工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周边土壤水质;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周边土壤质量;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土壤环境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率;适当提高置物费;合理规划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铜和锌离子对真鲷幼鱼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水中Cu^2+、Zn^2+对真鲷幼鱼组织CAT、GPT、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Cu^2+(0.5、0.75、1.5mg/L)、Zn^2+(1、2、4mg/L)海水中4d后,Cu^2+、Zn^2+对鳃,肝脏CAT,胃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珠江口海域采集的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Hg)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Cu、Pb、Zn、Cd含量,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了Hg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含量较高,Cd、Hg含量较低;除Hg和Cd之外,其它各金属元素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Cu和Pb、Zn和Pb、Hg和Pb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属于高度正相关;以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时只有Pb不超标,以第二类标准评价时,只有Cu超标,可见,珠江口海域受Cu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从己二酸废液中回收二元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化工二厂以醇酮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制造工业级己二酸和精己二酸。融熔状态的工业级己二酸与液氨作用生成己二胺供尼龙盐成盐装置使用,精己二酸则直接与己二胺进行成盐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共代谢降解2,4,6-三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和苯酚作为共基质,通过35℃恒温生化培养箱缺氧驯化污泥,间歇恒温振荡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2,4,6-三硝基苯酚(TNP)的缺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微生物加入葡萄糖和苯酚作为碳源,在TNP∶苯酚∶葡萄糖为10∶3∶100的比例下,TNP生物降解率可以从不加碳源时的31.2%提高到86.6%;不同共基质条件下TNP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是K苯酚K葡萄糖K葡萄糖+苯酚,其中葡萄糖和苯酚同时作为共基质时TNP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0.019 h-1。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戴家银  郑微云  王淑红 《环境科学》1997,18(5):44-46,54
以真鲷和平鲷幼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和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锰、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对平鲷幼体的毒性顺序是:甲基异柳磷〉锰〉铜〉甲胺磷。  相似文献   
9.
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锡作为防污损生物附着添加剂曾被大量使用,在极低浓度下就能诱发腹足类发生性畸变现象,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三丁基锡已被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禁用,但目前报道的环境有机锡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其致毒机制一直众说纷纭。首先,简述了腹足类性畸变及其在世界各个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3种假说:脊椎动物类型的类固醇激素假说、神经肽假说以及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假说,另外,结合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研究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测定了福建集美养殖区非繁殖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个体大小不同)翡翠贻贝不同组织中PAHs的蓄积特征。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对PAHs的蓄积量(∑PAHs)为短生长期〉中生长期〉长生长期;外套膜〉内脏团,鳃组织中PAHs波动较大。贻贝易蓄积低环低分子量的PAHs,且随个体增大,各组织中低分子量的PAHs含量逐渐降低,高分子量的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