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8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河北省鹤壁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状况.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系数,其强弱依次为:耕地>有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裸岩石砾地>裸地;计算土壤侵蚀率,其强弱依次为:裸地>裸岩石砾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有林地>耕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鹤壁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越低,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尺度,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了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重探讨了各种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用地类型和不同评价尺度的实践应用,归纳各种评价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首先了解了1996-2005年期间全国建设用地变化的大背景,然后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5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种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省、市、自治区建设用地的集约分值,根据标准确定了各自的集约度水平,结合ArcGis将评价结果空间化,进一步分析了集约度的空间差异.针对不同的集约度区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为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指导,促进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建设用地数量在持续上升,增长率呈现波浪状;(2)建没用地的集约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集约度水平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是考核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4)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结果评价时比较客观、全面,同时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GIS技术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石漠化发生及演变分布、岩性、地貌、区域经济等时空特征,并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漠化发生、演变与碳酸盐岩岩性密切相关;其发生及加剧区域主要分布在较适宜人类活动的峰丛洼地、峰林洼地中;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程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反相关。因此,石漠化治理必须根据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的区域、岩性和地貌特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石漠化的程度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山西省蒲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未来一定时期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探索当地土地利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途径和战略措施,以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及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发生演变时空特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机理,重点探讨了当前石漠化治理的主导思想,认为石漠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地质调查的开展、以岩溶小流域为整治单元的水资源开发以及典型小流域的综合整治示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Landsat MSS(1976年)、TM(1990年)、ETM+(2002年)三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监测汾河水库上游区域在1976-2002年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6—1990年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加剧;1990-2002年水土流失状况整体好转,局部区域仍在发展。目前,汾河水库仍有71.88%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待治理,水土保持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8.
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探讨了一种基于动态指标为主,辅以静态指标验证的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方法,提出了关于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趋势的规律性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不同时期TM影像的解译结果,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借鉴断裂点法找出突变点,划出城乡交错带的内缘和外缘,确定城乡交错带范围,并借助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体的分维数等静态指标对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矿区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区域经济、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选取辽宁省鞍山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提取矿区的各类工矿用地和环境改善的变化信息,进而监测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及矿区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运用遥感技术按照3个层次,即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监测、中等分辨率重点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高分辨率关键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进行实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是矿区环境实施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