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江津区2009年-2013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津区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生态组合技术三种类型。结合江津区农村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管费等是一项长期的投入,特别是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保证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因而不是无限度的,这一观点在今天已成为共识。然而,为了获得这样的认识,人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过程中,有一本书曾起了重要作用,它  相似文献   
3.
雷毅 《绿叶》2014,(10):18-24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情景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十二五”期间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然后通过对现有产业的经济与环境缋效分析,分类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对策提出建议.最后提出实现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企业的双重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我国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时候,当“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的时候,回头看看那些曾经为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做出巨大牺牲的勇士,看看那一本本在环境保护史上仍旧闪烁着光芒的经典著作,也许你会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本刊将连续为读者介绍环境保护史上的经典书籍,以求“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 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雷毅 《绿叶》2010,(10):100-10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入生态伦理的内容。中国生态伦理需要将整体论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科学成果,这两方面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大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在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中,道家的生态智慧和现代生态学理论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雷毅 《绿叶》2013,(12):37-42
转基因作物的社会争论反映出公众对专家的不信任,改善这种局面不仅要求专家认真考虑公众诉求.更需要~种完善的对话机制。作为一种建设性方案,共识会议下的伦理矩阵分析方法可以兼顾利益各方,实现平等对话,这一方案还可以作为技术评价模式在政策决策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雷毅 《绿叶》2013,(4):27-33
在当代环境思想谱系中,深层生态学(DeepEcology)和社会生态学(SocialEcology)因将生态环境问题归因于观念和制度而被视为激进的思想流派。它们都力图从观念和制度上寻找解决的路径。尽管在归因上两者大致相似,但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解决方式的理解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分析造成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公正和深刻理解激进环境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问题面前,生物学家的认识总是较公众深刻和超前。这多半是由于职业上培养出的一种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