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采用温室栽培试验比较莴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TOC、Pb化学形态和有效Pb含量的变化,研究根际土壤pH、TOC和Pb化学形态变化对土壤Pb有效性的影响,并为低分子有机酸作为提取剂研究土壤Pb植物有效性进行尝试.研究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莴笋根际土壤的pH降低,TOC含量增加.随着土壤Pb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际土壤的酸化作用增强,TOC含量进一步增加.与非根际相比,根际交换态Pb含量较高.随着Pb(NO3)2添加量的增加,Pb的形态发生了由残渣态向碳酸盐态和交换态的转化.在土壤风干过程中,Pb的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态增加.由于受到根际酸化作用和TOC结合的影响,根际土壤有效Pb含量高于非根际,并且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有效铅含量增加.风干土壤有效Pb含量高于新鲜湿润土壤.根际土壤交换态和碳酸盐态Pb含量的变化影响根际土壤Pb有效性.与莴笋体内Pb含量的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用低分子有机酸提取的莴笋根际新鲜湿润土壤中的Pb可以表征土壤Pb对莴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CO2浓度倍增对湿地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三江平原湿地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倍增对小叶章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叶章对CO2浓度倍增的响应依赖于氮素供应状况. 缺氮 (0 kg/hm2) 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使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降低,w(可溶性糖)增加;而当氮素供应充足时,w(叶绿素),w(游离氨基酸)和w(可溶性蛋白质)均显著增加. 施氮促进小叶章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合成,降低了w(可溶性糖). 小叶章在高浓度(以摩擦尔分数计)CO2(700 μmol/mol)熏蒸40 d,光合能力出现下降趋势. 施氮可以促进小叶章的生长,调节其对CO2浓度升高的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3.
冻融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地区秋末春初常常存在冻融过程,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分分布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冻融过程(-20~15℃)对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次冻融循环,冻融处理土壤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过程,冻融处理抑制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照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冻融处理(P=0.019)。在培养结束后,冻融处理的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88倍和1.96倍;冻融次数也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35次冻融循环后,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土壤中无机氮分别提高了2.10倍和2.81倍。冻融循环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中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但也潜在增加了土壤中无机氮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秦胜金  刘景双  王国平  周旺明 《环境科学》2007,28(12):2777-2782
利用Hedley磷(P)分级方法,比较研究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湿地、旱田、水田、弃耕地、人工林地)下土壤P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磷(TP)含量表现为:湿地>林地>旱田>弃耕地>水田.农田土壤的无机磷(TPi)占TP比重显著高于湿地,有机磷比重则为湿地高于农田,且水田土壤有机磷(TPo)比重最小,弃耕地和林地之间差别很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差异较小,Resin-P含量约为32~36.3 mg·kg-1,NaHCO3-Pi含量为33.77~50.42 mg·kg-1;农田土壤NaOH-Pi和C.HCl-Pi含量高于湿地土壤,特别是水田中NaOH-Pi达152.4 mg·kg-1,湿地土壤中D.HCl-Pi含量高于农田达84.3 mg·kg-1,弃耕地和林地介于二者之间,表明弃耕后土壤P的恢复有向天然湿地的状况发展的趋势.开垦使湿地所有形态有机磷含量和比重都大幅下降,其稳定态有机磷C.HCl-Po下降幅度最大,其在旱田和水田土壤中含量分别仅为湿地中的25.96%和19.26%;弃耕地有机磷含量比重均有增加,但是速度十分缓慢,湿地开垦后土壤P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冻融及枯落物对湿地土壤淋溶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冻融和枯落物对土壤淋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提高了土壤淋溶液中TN, NH4+-N, TP, PO43-的浓度和流失量,而降低了DOC, NO3--N 浓度和流失量.在31d 淋溶实验中,枯落物干重残留率为91.81%,C、N、P 的残留率分别为81.96%,65.22%和88.89%;枯落物显著提高淋溶液中的C、N、P 的含量和流失量(NH4+-N 除外),说明枯落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营养库;枯落物的C、N、P 释放量远远高于淋溶液的C、N、P 流失量,表明湿地土壤是枯落物释放出C、N、P 的重要汇.  相似文献   
6.
冻融对湿地土壤可溶性碳、氮和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过程(-5-5℃或-25-5 ℃)对沼泽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DOC和DO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DOC含量在冻融1次(-5-5 ℃或-25-5 ℃冻融循环处理)后达最大值,而土壤DON分别在冻融2次(-5-5 ℃冻融循环处理)和4次(-25-5 ℃冻融循环处理)后达最大值.这说明在短期内冻融交替对土壤DOC和DON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冻结温度和冻融次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且-25-5 ℃冻融循环比-5-5 ℃冻融循环矿化累积量高.冻融循环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