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寒山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出可能有别于北极、亚北极地区,但却少有人研究。选取青藏高原黑河上游的典型高寒小流域——葫芦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域出口处河水DOC浓度的连续观测,分析了河水DOC输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流域水文过程对河水DOC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水的DOC通量与河道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从冬季至春季逐渐降低,夏季急剧增高,秋季又逐渐降低;河水DOC浓度的变化则恰好相反,冬季时最高,春季时略有下降,夏季时急剧降至最低值,秋季再次增高;河水DOC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7~11月份的输出量占河水DOC年输出总量的80%。各水源和流动路径对河水贡献比例的变化是导致上述季节性差异的深层机制:在夏季,低DOC浓度的冰川融水和山区产流对径流有更高的贡献,故河水具有较低的DOC含量,但因其流量远高于其他季节,故DOC通量为全年最高;秋季至初冬,高DOC浓度的寒甸带冻土层上水对径流贡献比例逐渐增大,导致河水的DOC浓度增高;冬季时,河水全部源于秋季时储存在平原区含水层中的高DOC浓度的地下水,故河水的DOC浓度最高;春季中后期,除秋季时储存起来的地下水外,具有较高DOC浓度和极低溶解性无机碳(DIC)浓度的寒甸带融雪水对河水也有一定贡献,故河水DOC浓度变化不大,但其DIC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和GIS的桑干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干河流域Landsat 5 TM 和DEM为数据源,依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多因素综合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坡度3个因子,对桑干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评价,发现桑干河流域平均侵蚀模数约为1 655 t/km2·a,总体上属轻度侵蚀,但侵蚀强度较高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高,不利于集中治理,土壤侵蚀的防治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因-状态-结果(CSR)模型,构建了适合我国湿地退化监测和评价的地学指标体系,即由成因指标、状态指标、结果指标组成,选取水文与水文地质、污染物排放、湿地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作为湿地退化成因指标,选取湿地景观、生物、水文、水质和土壤作为湿地退化的状态指标,选取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产量和净化功能作为湿地退化结果指标,每类指标又分为类别指标、次级指标和三级指标3个层次;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科学评价湿地环境变化和完善湿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