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产品包装法》现状及其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从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包装法规的研究动态,论述了制定<产品包装法>的基本原则,并就立法、执法和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水文过程中养分元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对藏东南高山松天然林内的穿透雨、树干茎流以及林外大气降水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的N、P、K、Na、Ca、S、Mg、Si、Mn、Fe、Cu和Zn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降水过程中养分元素浓度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养分元素浓度值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是1.485(Zn)、0.844(Na)和0.809(P),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55(S)、0.304(S)和0.318(Si)。3种形式水样中,微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浓度值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元素俩俩之间浓度值相关性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3种水样中,Cu元素年平均浓度值均最小,分别为0.023、0.047和0.066 mg/L,最大浓度分别为1.604 mg/L(N)、3.401 mg/L(Na)和4.371 mg/L(Na)。3种水样中各养分元素浓度值差异显著,并且均表现为: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水,各养分元素浓度月变化主要呈“∩”型、“N”型或“∪”型。所有元素的树干茎流和穿透雨淋溶系数均大于1,并且前者均大于相应的后者。研究期间,3种形式的养分输入量分别为64.172、79.949和15.623 kg/hm2。养分净淋溶量为34.057 kg/hm2(N除外),净淋溶量排序为:Na>Ca>K>Mg>Si>S>P>Mn>Fe>Zn>Cu,N元素净淋溶为-2.658 kg/hm2。  相似文献   
3.
周娟  张硕新  陈斌 《环境保护》2011,(14):46-47
河南新乡的个体户田桂荣从1999年开始发起了回收废电池的活动,几百个废电池回收箱,几万份传单,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和支持,废电池回收量日渐增长.然而,麻烦也来了:"这么多废电池到底咋办?真是难死我了!谁能告诉我处理废电池的好办法?"她这样说. 其实受此网扰的绝不只是田桂荣,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废电池有毒,不能乱扔,这大家都知道.于是很多学校、机关、商店都开展了废电池回收活动.但没过多久,各地的活动就陷入困境,因为收上来的废电池找不到出路,堆积如山,反成了负担……  相似文献   
4.
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天然次生油松林内选取上、中、下3个坡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O_2、CH_4、N_2O通量进行了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坡位间土壤质地和水分的差别是引起不同坡位CO_2与N_2O通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下坡位土质为壤土,水分适宜,CO_2平均排放量为(156.49±9.72)mg·m~(-2)·h~(-1),CH_4平均吸收量为(77.43±14.27)μg·m~(-2)·h~(-1),都处于3个坡位间最高水平;中坡位土质为粉砂壤土,土壤粒径小,透气性差,CO_2排放量和CH_4吸收量均为3个坡位间的最小值,N_2O平均排放量为(9.57±0.66)μg·m~(-2)·h~(-1),为3个坡位间的最高值,且显著高于上坡位土壤N_2O通量(p0.01);上坡位土质为砂壤土,土壤孔隙度大且地表植被少,N_2O平均排放量为(5.59±0.74)μg·m~(-2)·h~(-1),为3个坡位间的最小值.总体来说,油松林土壤是CO_2、N_2O的排放源,是CH_4的吸收汇.3个坡位CO_2年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表现为倒"S"形变化,且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受冻融循环的影响,N_2O主要在非生长季大量排放;生长季末期,受降雨事件影响,油松林中坡位出现N_2O吸收峰值.生长季上、下坡位CH_4吸收峰值的出现同样伴随着降雨事件的发生,非生长季,中坡位因土壤水分过高而出现短暂的CH_4排放现象.不同坡位土壤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从大到小依次是上坡位、下坡位和中坡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