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13%,71.54%,57.26%和60.01%。通过湿地原位检测显示以上各类污染物在生物床内都有较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在床体的前半部分污染物的降解较快,后半部分相对缓慢。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生物床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Kv均值分别为3.048、2.469、1.625和1.695;二级生物床中Kv均值分别为2.542、1.946、1.383和1.453。生物床Kv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床前端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比后端快。生物床间的跌水池的复氧,增加了二级生物床前端的Kv,提高了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
3.
三峡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域制图及其研究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通过遴选影响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关键因子,获得了3大类8小类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从空间分布格局的角度对这些典型区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土壤类型是导致不同典型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已在库区内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的相关研究区进行了典型性分布现状评价,研究认为:(1)目前针对“紫色土-旱地-林地-水田”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的研究区设置较完善,在整个库区中的分布格局也较合理,有利于相关研究成果在该区推广应用;(2)对“黄壤-旱地-林地”典型区研究较少,无法满足整个库区尺度下的应用需求,需加强对库区中部和库尾相关区域的研究区配置;(3)由于对“石灰(岩)土-林地”典型区的研究缺失,亟需开展该区内农田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研究获得的不同类型典型区分布图可为相关研究区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此外,研究虽只是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开展了典型区制图分析,但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在必要数据支持下,可应用于三峡库区或其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典型区制图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然复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流人工湿地不易自然复氧是造成其出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在处理过程中补充氧气且减少动力消耗,文章采用自然跌水方式进行无动力增氧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通过设置的简便湿地原位观测点实现对湿地内部沿程水样的采集和监测。通过湿地原位观测显示湿地床内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呈现较显著的沿程下降趋势,自然复氧增加了湿地床内的溶解氧(DO)含量,COD、TP、TN、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4%、4.1%、11.7%、13.9%。同时对湿地床内污染物质降解进行一级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跌水复氧增加了整个湿地系统特别是湿地床前端对COD、TP、TN、NH3-N降解速率,但因为高氮磷废水碳源的不足,二级湿地对氮类的去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积去除速率常数kv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一级动力学进行Arrhenius方程修正,COD、TP、TN和NH3-N在一级湿地池呈现出比二级湿地池较大的kv20值,θ值为1.03~1.05,符合相关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小晓  刘志梅  雷阳明  刘峰  吴胜军 《环境工程》2013,(Z1):147-150,276
采用Fenton-混凝法快速处理汽车涂装废水,并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磁分离,研究了Fenton试剂最佳投加量、Fenton反应初始pH、Fenton反应时间和投加磁粉加重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投加量为5.12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1.75g/L,Fenton初始pH为35,Fenton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经Fenton-混凝法处理的涂装废水出水COD、TP和SS浓度均可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去除率分别达94%、98%和94%以上;出水中Zn、Ni、Cu、Cr(Ⅵ)也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此外,磁粉的投加为小体积应急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