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1.
为评估几种典型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组分有机溶液质量浓度的准确性,以邻甲苯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溶液紫外吸收光谱,发现硝酸、硫酸、盐酸对其光谱干扰强度依次减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调节pH值以盐酸为宜。采用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溶于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邻甲苯胺质量浓度,测试结果偏高,回收率为109%~132%;对邻甲苯胺标准曲线以及溶液测试过程进行改进,测试结果准确度更高、重现性好,回收率99%~107%,相对偏差在4%以内。对比研究了导数光谱法和根据吸光度加和性构建的线性方程组法测定增溶于Triton X-114溶液的邻甲苯胺质量浓度,导数光谱法测得回收率为95%~106%,相对偏差在6%以内;线性方程组法在Triton X-114与邻甲苯胺质量浓度比相差较大时测得邻甲苯胺质量浓度严重偏离实际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HSO3-强化Fe3+/S2O82-降解水中双氯芬酸(DCF),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Fe3+、HSO3-和S2O82-用量,溶解氧对HSO3-/Fe3+/S2O82-体系降解DCF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识别了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种;最后,探讨了DCF在该体系中的降解产物和转化路径.结果表明:HSO3-可以明显促进Fe3+/S2O82-对DCF的降解,初始pH 4.0时,DCF降解效果最佳.DCF的降解速率随Fe3+或S2O8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适量增加HSO3-浓度可提高DCF的降解,而过量的HSO3-对DCF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在通入氮气条件下,DCF去除率仅下降10.4%,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该体系含有SO4·-、HO·和SO5·-3种活性自由基,其对DCF降解的贡献率分别为83.0%、12.8%和4.3%.在HSO3-/Fe3+/S2O82-降解DCF的反应中共检测出4种产物,据此提出DCF可能的转化路径为:羟基化、脱羧基、脱水和甲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基于Fe(Ⅲ)活化亚硫酸氢盐(HSO3,BS)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降解,考察了pH、Fe3+用量、BS用量、DCF初始浓度、溶解氧、温度、Cl-及黄腐酸(FA)对Fe(Ⅲ)/BS降解DCF的影响,探讨了DCF的降解机理.结果 表明,Fe(Ⅲ)/BS可实现Fe(Ⅲ/Ⅱ)自循环,快速高效地降解DCF,...  相似文献   
4.
王鸿斌 《化工环保》1993,13(2):121-121
在上级领导与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来我厂共投入治理资金54.53万元,先后完成了一车间熬油废气治理项目、生产废水二级处理、油回收工程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1.抓一车间熬油尾气、烟气治理该车间熬油工段,担负着全厂低档漆料的熬炼任务,约占全厂产量的一半,为我厂  相似文献   
5.
植被过滤带作为一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在截留泥沙侵蚀、保护河道水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该文主要综述分析了国外中试实验(小区实验)研究过滤带截留农业径流污染物(沉积物、N、P营养物、农药等)的效能与机制及其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污染物在过滤带中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探讨分析了小区实验与实际田间过滤带的差异;概述了国内过滤带的研究情况。结合目前过滤带的研究不足点以及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氯芬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2+)活化过硫酸盐(PS)对水中双氯芬酸钠(DCF)的降解,调查了pH、Fe~(2+)用量、PS用量、Cl~-、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以及常见还原剂对Fe~(2+)/PS降解DCF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在pH 2.0—9.0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pH 3.0时效果最佳;Fe~(2+)与S_2O_8~(2-)的最佳投加摩尔比为1∶1,过量的Fe~(2+)可消耗部分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抑制DCF降解;Cl~-对DCF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Cl~-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Ce~(3+)和Co~(2+)对DCF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而Cu~(2+)和Mn~(2+)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坏血酸和硫代硫酸钠具有双重作用,在低浓度时对DCF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呈现抑制作用,而盐酸羟胺和亚硫酸氢钠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子对靖远松叶蜂暴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8.2中的主成份分析法分析了1988~1997年的气象数据,研究了温度、湿度、降雨量与靖远松叶蜂发生的关系,用实验数据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建立了非时滞和时滞预报模型,进一步研究各种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10月份较高的气温与较高的湿度有利于靖远松叶蜂大量结茧,为来年的暴发提供虫源;靖远松叶蜂小幼虫的死亡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P=0.036),与相对湿度呈弱的线性负相关(r=-0.25,P=0.147),即7月较高的温度与较低的湿度有利于靖远松叶蜂的暴发.1991年靖远松叶蜂开始小规模暴发与1990年初霜期异常推迟有关,8月份过多或过少的降雨可能会妨碍靖远松叶蜂病毒的流行,从而有利于靖远松叶蜂大规模暴发.非时滞预报模型回代正判率为81.8%,时滞预报模型回代正判率为72.7%.典型判别函数表明,温度因子是决定靖远松叶蜂暴发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