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 Ⅱ-AS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下以奶粉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连续运行了两段厌氧反应器(ⅠⅡ-ASBR),且于ⅠⅡ两柱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厌氧颗粒污泥,为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对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了其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和胞外多聚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ⅠⅡ-ASBR反应器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Ⅰ柱的厌氧颗粒污泥大而密实,Ⅱ柱的较小,呈多孔的网状结构,Ⅰ柱中厌氧颗粒污泥以甲烷八叠球菌、球菌及短杆菌为主,丝状菌较少,Ⅱ柱则以丝状菌、短杆菌为主,球菌较少;Ⅰ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利用乙酸的活性相对较低,Ⅱ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而利用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辅酶F420的含量Ⅱ柱比Ⅰ柱明显要高,而胞外多聚物含量Ⅰ柱比Ⅱ柱的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沉积法处理电解锌漂洗工艺废水,以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资源。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电沉积反应过程中电沉积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沉积回收重金属锌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当V=6 V时,速率常数k=0.0214。最佳实验条件为:槽电压V=6 V、电解时间为45~60 min、pH为2.5~3.5,反应过程中应充分搅拌。利用电沉积法处理电解锌漂洗废水,将重金属Zn2+还原为单质锌,处理废水的同时实现重金属资源的回收,在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中温30~35℃条件下,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预处理,结果表明:较高的进水COD和OLR条件下,反应器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相近的OLR条件下,较长的HRT有更好的COD去除效果;OLR较低时,进水时间,反应时间(tF/tR)越大,COD去除效果越好;OLR较高时则需要较小的tF/tR;COD去除率随进水NH 4-N/COD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垃圾渗滤液COD/SO2-4在5.52~11.41,反应器中不但有甲烷产生,同时也有硫酸盐的还原发生,SO2-4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7%.  相似文献   
4.
从太原市焦化厂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细菌,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Diaphorobacter属细菌,命名为PD-07.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2,3-加氧酶降解苯酚.为了提高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以海藻酸钙为材料,对该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固定化菌株苯酚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苯酚降解率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回归分析,应用二次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拟合曲线与实验实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83%(m/V)、CaCl20.3mol/L、菌胶比1:26.73、固定化时间2h、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2、液固比4.86:1,在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6.89%.  相似文献   
5.
以吡啶和苯酚共基质作为电子供体,通过摇床实验分别研究了吡啶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的降解特性以及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短程反硝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苯酚对吡啶有抑制作用,且不论单基质还是与苯酚共基质,吡啶的降解均呈零级反应.其次,采用双底物Monod微分方程对COD、NO2--N的浓度变化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得到动力学参数:NO2--N最大比降解速率为0.0066mg NO2--N/(mgMLVSS·h),有机物半饱和常数为76.35 mg/L, NO2--N半饱和常数为0.66 mg/L.  相似文献   
6.
通过零价铁(ZVI)预厌氧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协同作用,研究其对单一基质碳源吲哚的降解特性、MFC产电性能及群落分析.结果表明:ZVI(4 g·L-1)的预厌氧可明显促进吲哚(250 mg·L-1)在MFC体系中的降解;其中吲哚与TOC在96 h内的降解率分别为97.17%和89.50%,且吲哚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体系中MFC最大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可达600 mV和439.55 mW·m-2;通过LC-MS分析,吲哚在协同体系中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为靛红和水杨酸.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ZVI预厌氧体系的引入有利于MFC体系中梭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热单胞菌(Thermomonas)的富集与吲哚的厌氧降解;同时促进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梭菌等在代谢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 PDB3去除氨氮同时降解苯酚的特性.在最佳碳氮比7和摇床转速160r/min下,该菌在21h内对初始浓度365mg/L苯酚的降解率达94.9%,总有机碳去除率达90.8%,同时40mg N/L氨氮被完全去除,中间代谢物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逐渐积累并在后期降低.氮平衡分析表明,52.3%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37.2%转化为氮气,菌株主要通过细胞同化作用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去除氨氮.检测到羟胺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明菌株PDB3具有完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偶联途径.随着苯酚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脱氮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原市焦化厂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细菌,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Diaphorobacter属细菌,命名为PD-07.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苯酚可诱导该菌合成邻苯二酚2,3-加氧酶降解苯酚.为了提高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以海藻酸钙为材料,对该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固定化菌株苯酚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苯酚降解率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回归分析,应用二次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拟合曲线与实验实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83%(m/V)、CaCl2 0.3mol/L、菌胶比1:26.73、固定化时间2h、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2、液固比4.86:1,在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6.89%.  相似文献   
9.
絮凝剂对高速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考察絮凝剂对厌氧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为目的,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稀酰胺(PAM)、聚季铵盐3种不同类型絮凝剂以不同投加量添加到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化学甲烷势(BMP)和厌氧毒性测定(ATA)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絮凝剂的厌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3种絮凝剂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沉降性能等方面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确定以聚季铵盐作为厌氧污泥颗粒化促进剂,建议采用多次投加方式,反应器中聚季铵盐质量浓度以10-50mg/L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相比中温(35 ℃)厌氧消化,高温(55 ℃)厌氧消化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处理效率高,且无害化水平高,适合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 利用.但由于厨余垃圾易降解,有机质含量高,水解速率快,极易在厌氧消化前期出现酸积累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温厌氧消化中更为显著,从而严重制约着高温厌氧消化的应用.本研究探究了零价铁(ZVI)对高温厌氧消化过程酸化现象的消除和控制,并对投加ZVI后不同含固率下 厌氧反应器严重酸化现象缓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含固率为4%、6%的反应器在ZVI的促进作用下很快恢复产沼,甲烷产率相较低负荷反应器分别提高了52.05%、10.51%.含固率为8%的投加ZVI反应器在经历一个月的延滞期后也消除了“过酸化”,甲烷含量稳定在60%以上, 甲烷产率达到270.40 mL·g-1.以加ZVI反应器沼液作为接种物的H-ICS反应器能够降低氢分压,但未能消除“过酸化”.含固率为10%的反应器在反应结束后仍处于酸化状态.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外加ZVI的反应器中嗜氢产甲烷菌是绝对的优势菌.在恢复产沼的H-ZVI反应器以细菌Defluviitoga产生的乙酸盐、CO2、H2和丁酸转化来的乙酸为底物,嗜氢产甲烷菌Methanothermobacter作为唯一优势产甲烷古菌,与互营乙酸氧化菌Syntrophaceticus相互作用,实现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SAO-HM)途径,恢复产甲烷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