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生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观光木地上部分灰分含量以皮最高,而杉则以叶最高,两者GCV(干重热值)和AFCV(去灰分热值)均以叶为最高;观光木、杉木地下各部分的灰分含量均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加,GCV均以粗根最高,细根最低;观光木的平均灰分含量高于杉木,但GCV和AFCV均低于杉木;从乔木层、灌木层到草本层,灰分含量依次增加,GCV和AFCV则依次降低,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公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而其能量年净增量、归还量和净固定量却占有一定比重,混交林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1.57%,而纯林为1.44%,表明杉观混交林是一种能量生产力较高和维持地力能力较强的杉阔混交类型。同时,混交林的能量累积比大于纯林,能量流动速率则低于纯林;乔木层的能量累积比高于林下植被,能量流动速率则低于林下植被,从能量的角度看,构建合理的群落结构必须选择高能量累积比的乔木层树种,同时须促进能量流动速率快的林下植被的发育以维持和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杉代数根际土壤肥力及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位于南平溪后安曹下和邓窠29a龄1代、2代、3代实生杉木的根际养分、微生物、酶及生化活性的为期2a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杉木连栽代数增加,根际微域土壤酸化趋势增强,有机质和全氮沉积量下降,速效性养分亏缺程度减弱,根际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所占的比例发生一定的变化,真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增加,细菌所占比例减少,生理类群数量下降,除接触酶活性变化不大外,其它土壤酶和生化活性均有明显下降,体现了杉木多代连栽根际土壤的基本特征;亦是杉木连栽导致地力衰退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凋落物产量、分解率与储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福建三明采用2种方法测定27a生杉木林的杉木叶和小枝凋落物的分解率.采用网袋法(孔径0.5mm尼龙网袋)测定的杉木叶和小枝凋落物残留率Olson指数模型的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0.7692a^-1和0.2501a^-1,相应的第1年的分解率分别为53.66%和22.13%;另一种测定矗值的方法较为准确,是通过计算凋落物年产量与地面凋落物储量的比值得到,采用该方法计算的杉木叶和小枝凋落物的矗值分别为1.788a^-1和0.8622a^-1,分别是网袋法测定值的2.32和3.54倍,相应的第1年的分解率分别为83.27%和57.78%,分别是网袋法测定值的1.55倍和2.61倍.采用后一种方法测定的凋落物分解率可以解决尼龙网袋法测定分解速率结果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土壤肥力研究表明,混交林的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团聚体结构和养分含量均比纯林有所改善.混交林0~20 cm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比纯林的大3.68%,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分别比纯林高出8.56%、4.92%和8.892%;0~  相似文献   
6.
33 a生福建柏人工林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福建三明对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乔木层>林褥层>灌木层>草本层;两个群落乔木层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干皮最低. 两个群落不同组分灰分含量差异悬殊,最高的均为草本叶和茎,最低的均为干材. 福建柏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均高于杉木,表明福建柏生成单位重量生物量的能量耗费比杉木多. 福建柏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年净增量、年归还量(通过凋落物)、年净固定量分别是杉木群落的0.97倍、1.65倍、1.15倍和1.36倍. 福建柏群落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为1.42%,而杉木群落为1.04%. 林下植被虽然能量现存量仅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但在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下植被的能量流动速率比乔木层大得多,这对维持和提高地力较为有利. 33 a生福建柏群落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年净增量,轮伐期应比杉木长;具有较高的能量流动速率,地力维护的能力也较强,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福建柏经营密度应适当降低,发育群落林下植被以改良地力. 表5 参12  相似文献   
7.
不同收获与清林方式对杉木林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代杉木林全株、全木和传统收获及传统和全木收获后火烧清理迹地林分营养元素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林采用全株收获和全木收获的营养元素损失量分别是传统收获的1 99倍和1 64倍 ;采伐剩余物火烧导致林地生态系统中N和P2O5 大量损失 ;采用传统收获及随后火烧清理采伐剩余物 ,N和P2O5 损失量比仅采用全株或全木收获的均高。若缩短轮伐期 ,则可能导致立地N和P2O5 的严重亏缺 ;全株或全木收获导致大量盐基离子移出林地 ,可能导致土壤较为严重的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杉木多代连栽后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树龄相近且为近成熟林等可比性较强的一代、二代、三代杉木林标准地,研究杂木林及不同栽杉代数杉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腐殖质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排序。结果显示表层土壤(0~20cm)肥力以杂木林最高,其次为一代杉木林的,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则最差;底层土壤(20~40cm)肥力以杂木林最高,一代、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均较差。建议降低人为干扰频率和强度及改善林分群落结构来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从而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