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2.
为探索加油站埋地油罐油气爆炸破坏效应,搭建埋地油罐燃爆试验平台,在油罐内布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人孔井周围布置热流传感器,向罐内注入少量汽油,利用鼓吹方式使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通过电火花点火模拟清罐、检修过程中的爆炸事故,掌握埋地油罐、人孔井及周围环境受爆炸影响的压力冲击波和热辐射数据。结果表明,加油站发生埋地油罐敞口爆炸时,爆炸会对罐壁产生峰值强度为100~400 k Pa的冲击波。爆炸形成的火焰和冲击波向人孔井口正上方释放,不会向四周扩散。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内锥和多级孔板组合扰流结构下的泡沫发生器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通过CFD流场模拟软件Fluent,以泡沫发生器的真实操作工况为边界条件进行建模,得到了气液两相掺混流场的结构和重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了分析。发现扰流件的下游区域存在一个较稳定回流区,同时在多级孔板区域流场的湍动能及湍动能耗散率较高,对泡沫发生器中气液两相掺混有利。扰流件下游液相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验证了发泡器内部气液掺混效果较佳。通过流场模拟,验证了圆锥和四级孔板组合扰流结构对强化泡沫发生器内气液掺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加油站实际工况,模拟埋地油罐人孔井内发生汽油泄漏时,挥发的油气在人孔井内积聚并遇到点火源发生爆炸的事故.埋地油罐内布置压力传感器,实验人孔井内布置压力传感器,人孔井周围布置热流传感器,以获得事故对埋地油罐、人孔井口人员及设备的影响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在人孔井内产生的压力冲击波和热辐射冲击,会对人孔井口的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但对埋地油罐罐内不会造成影响.油气闪爆后,人孔井盖可能处于关闭或打开两种状态,使得人孔井内火焰熄灭或形成稳定燃烧,燃烧限制于人孔井,对埋地油罐和周围设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某地区4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重点对一次油气回收中的回气量、回气浓度、回气压力和卸油速度以及二次油气回收中的密闭性、液阻和气液比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油库作为油品存储的中间环节,其设备健康状况关系到油库安全高效运行。但目前油库设备运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手段,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将极大影响油库油品的周转。以油库设备为主体,探索新型设备管理方式,实现油库设备无缝隙化监测和管理,保障油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品油库正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逐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总结了当前国内智能化油库技术现状,提出了未来智能化油库的构想和改造建议,为推动国内油库的智能化提升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罐内可燃气泄漏与点火源形成原因分析内浮顶储罐存在的燃爆风险,指出罐内燃爆事故主要源于储罐铝制浮盘密封不严、罐内附件存在多处泄漏点等形成的可燃气、静电、雷击及自燃等因素,分析了内浮顶储罐灭火的难点,提出从采用浸液式蜂巢浮盘、全尺寸浮盘密封方面进行罐内可燃气泄漏控制。针对内浮顶储罐的火灾特点,提出采用干粉与泡沫耦合的灭火方式,实现快速灭火,且可防止储罐复燃。  相似文献   
9.
利用PRO/Ⅱ流程模拟软件对油气回收装置吸收单元进行了静态模拟,得出了各操作条件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情况.针对处理量为500m3/h的油气回收装置,建立吸收塔的数学模型,给定进油流量、进油温度、塔顶压力等操作参数,分别改变工艺参数进行静态模拟,分析操作参数的变化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成分、吸收剂用量、进油温度和塔顶压力对吸收效率影响较大,据此可以为实际装置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CNG加气站长管拖车气瓶爆破片异常起爆的问题,通过实验手段搭建了爆破片疲劳寿命测试平台,研究爆破片在制作、安装和应用过程中的挤压损伤、划伤以及冰冻等异常因素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冰冻对爆破片的疲劳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受尖钝物挤压损伤的爆破片较正常爆破片疲劳寿命大幅降低,超过95%,且受损部位直径和深度越大,疲劳寿命越短。通过拱顶、拱面1/2处和边缘处三个部位划伤爆破片的疲劳试验发现,拱面1/2处疲劳寿命最短,边缘处划伤的爆破片疲劳寿命最长。划伤对爆破片疲劳寿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挤压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