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运行机制、评估方法框架、保障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欧盟环境政策影响评估制度概况;介绍了《哥德堡议定书》防酸化政策、欧洲清洁空气项目、荷兰地表水管理等欧盟及其成员国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案例;指出成本效益分析在欧盟政策评估中存在应用范围、使用频率、准确度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上述研究得出欧盟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建立重大法规和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构建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环境政策评估技术方法框架;启动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实证研究;加强政策评估能力建设,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经过六年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与共建国家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共建国家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实走深,要坚持将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到实处,主动运筹、积极作为、不忘底色,打造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为世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针对疫情可能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均全力加强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工作,突出了当前形势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实现安全饮用水目标,美国在法制体系、组织结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和保护计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应对疫情、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诸多启示。美国实践经验表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建立从废水排放控制到水源地风险防范的全方位、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监测与应急体系;构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基于美国水源地保护经验,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全国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严防医疗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向水源地排放;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和预警,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并制定备用水源等应急响应计划;强化地方政府对水源地的统一监管职能,明确水源地管理部门和水源地水厂的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和联防联控;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改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和美国在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成果显著,汲取其先进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对中国推进绿色供应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陈刚  蓝艳  彭宁  解然 《环境保护》2016,(12):62-64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决策支持方法,成为决策制定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是最早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国家资源环境重大决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总统行政令和国会立法,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制定行政立法必须的原则和程序。本文梳理了美国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制度体系,以及美国环境法规的成本效益情况及实践案例,并对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蓝艳  周国梅 《环境保护》2016,(17):27-30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发展中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本文总结了德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德国在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和制度规范、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构建基于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设立"安全处理"的废弃物管理目标等方面的制度特征,通过中德两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发展程度、发展重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提出构建立法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引介创新、提高公众参与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8日,韩国政府发布了高强度治霾新政,进一步严格"雾霾天气应急措施"(于2017年12月首次实施),积极应对高浓度雾霾;为减少长期颗粒物排放,制定了《雾霾管理强化措施》,重点针对柴油车提出多项限制措施。韩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清洁柴油"政策,鼓励使用污染物排放相对较低的轻型柴油汽车。此后,韩国柴油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18. 5%上涨到2017年的42. 5%。韩国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柴油车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汽车可吸入颗粒物排出量的92%以上,且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更为致命的二次污染。我国柴油车以商用货运汽车为主,保有量占汽车总量的比重小,但近年来增长量较大。柴油车排放了占机动车排放总量63. 4%的氮氧化物和95. 9%的颗粒物。随着国家管控措施的逐步实施,柴油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得到一定控制,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排放强度依然较高。根据国内外相关政策及实践,建议:一是加快出台管控政策,严格限制低排放标准柴油车运行;二是出台相关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提前报废老旧柴油车;三是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低排放和新能源货车,适时提出柴油车退出计划。  相似文献   
10.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 600×108 m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 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