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几个已知的植物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序列,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麻疯树中克隆了一条编码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的分析表明,该cDNA的编码区长1368bp,编码一个长度为45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为52.1×10^3.同源分析显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叶绿体脂肪酸脱饱和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麻疯树叶片中有着稳定的表达.此外,还通过酵母表达系统鉴定了该基因编码的酶的功能.对转基因酵母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α亚麻酸在转基因酵母中积累.上述结果表明,该麻疯树cDNA编码了一个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图4表2参21  相似文献   
2.
生长温度对盾叶薯蓣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5℃、20℃、25℃、30℃和35℃五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盾叶薯蓣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盾叶薯蓣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呈V字形,其中在25℃时处于最低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M字形,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呈W字形.在15℃、20℃、30℃和35℃下,5 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在25℃下,盾叶薯蓣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所以25℃是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3.
根据几个已知的植物ω3脂肪酸脱胞和酶基因序列,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麻疯树中克隆了一条编码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的分析表明,该cDNA的编码区长1 368bp,编码一个长度为45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测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为52.1×103.同源分析显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叶绿体脂肪酸脱饱和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麻疯树叶片中有着稳定的表达.此外,还通过酵母表达系统鉴定了该基因编码的酶的功能.对转基因酵母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α亚麻酸在转基因酵母中积累.上述结果表明,该麻疯树cDNA编码了一个叶绿体ω3脂肪酸脱饱和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5℃、20℃、25℃、30℃和35℃五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盾叶薯蓣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盾叶薯蓣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呈V字形,其中在25℃时处于最低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M字形,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呈W字形.在15℃、20℃、30℃和35℃下, 5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在25℃下,盾叶薯蓣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所以25℃是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 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5.
组培川贝母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组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获得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小鳞茎和大鳞茎,分别作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电沪分析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都参与了川贝母鳞茎形成和发育,且酶的表达量和活性随不同的时间发生变化。过氧化物酶的B区酶带变化明显,小鳞茎阶段活性较氧化氢酶在胚状体和大鳞茎阶段几乎不表达,但在小鳞茎阶段表达量增加十分明显,活性也较高;淀粉酶的3条谱带在胚状体阶段表达明显,活性也最高,但在大鳞茎阶段则几乎没有表达。图7参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