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运用符号学和内容分析法,以旅游手册为媒介,针对昆明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影响旅游手册营销效果的关键要素,并初步构建了旅游手册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出三峡库区各区县2011—2016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I指数评价其效率形态,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和衰落型,四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产业借力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战略联盟模式、政企社合作模式和对点扶持模式。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从产出效益角度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研究其空间分异,两个角度共同揭示了旅游扶贫在空间上具备的聚集效益和区域间的差距,但某些区(县)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扶贫效率数据结果存在不协调,意味着必须在保证较高旅游效益的同时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从而实现旅游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3.
滇池外海北岸封闭水域控养水葫芦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池外海北岸污染严重的0.25 km2封闭性蓝藻治理试验示范区内控养水葫芦,以削减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氮(N)、磷(P)等污染物,探讨有效改善湖泊水质的生物治理措施.6月底按9.30 kg m-2投放水葫芦种苗,控养面积2.51hm2,示范区水面覆盖度为10%.结果显示:水葫芦放养后生长迅速,特别是在7-9月份,最大生长速率达37 2.7 g m-2 d-1;整个植株干物质平均N、P含量分别为23.22 g kg-1和5.03 g kg-1,每t鲜重水葫芦吸收1.63 kg N、0.35 kg P,通过水葫芦种养示范工程,直接由示范工程水域吸收带走N 1.15 t、P 0.25 t;水葫芦生长期间(7-12月),种养区较对照区水体DO、SD和p H均有下降;水葫芦根系具有较好的吸附拦截浮游藻类效果,致使种养区水体TN、TP和CODM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并与水体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水葫芦采收后并未引起二次污染,水质无恶化趋势.综上认为,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可显著削减水体N、P等内源污染负荷,同时对浮游藻类吸附拦截效果明显,可将其滞留于特定水域,又能吸收利用藻类衰亡释放到水体的污染物,减轻外部空白水域水质恶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对石化企业中加热炉的噪声生成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噪声对装置环境的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对噪声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动物皮肤染毒和皮下注射尿素溶液试验,观察尿素粉尘对动物皮肤、呼吸道和肝、肾等器官的损伤程度。对触尘人员与非触尘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尿素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结果:动物皮肤染毒48小时后,对不同剂量染毒组的动物皮肤在光镜下观察试验结果,其表皮层细胞未见任何异常。对不同剂量染毒组经注射实验后,发现高浓度尿素粉尘对气管粘膜有轻度损伤,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在动物肝、肾、肺泡等器官未见明显损害。对触尘群体健康调查后,初步认为长时间接触尿素粉尘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且局限在气管和支气管;尿素粉尘对人体皮肤基本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波辅助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自身节能、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农药污染的处理中已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对其作用原理及在农药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安全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明  孙长林 《灾害学》2008,23(2):101-106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提出了“从展望到行动”的主题,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水安全概念演进的分析,给出了水安全概念新见解:认为水安全是一个“旧的平衡解体、新的平衡建立”交替作用的动态过程。其内容包括: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水质安全、水量安全和水灾害安全等。在分析中国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9条水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8.
如何降低炼油厂加热炉烟气中的NOx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炼油厂加热炉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几种抑制氮氧化物(NOx)生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