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地球化学特性对四川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四川名优茶产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茶园海拔高度、土壤结构、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茶叶的感官指标: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与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认为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的丰缺不仅关系到茶叶的长势和饮用健康性,更是从口味上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广东省江门市三个不同优质稻产地土壤中相同元素对水稻品质造成不同影响的特点,如都斛土壤中的N与水稻胶稠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牛江则呈较强负相关关系;都斛土壤中的Mo与水稻的不完善粒呈较强负相关关系,而在牛江则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吸收系数与土壤营养元素关系,得出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限。当土壤能给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时,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一个极限,土壤元素含量接近这个极限时,作物对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对元素的吸收系数则低;当土壤营养元素供给能力不足时,作物对营养元素吸收能力较强,对元素吸收系数较高。通过对比各元素及指标与稻谷感官品质相关关系并评分,得出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越偏离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限,则对水稻品质的影响越大的结论,由此解释了不同省份农业地质调查中农作物元素与土壤元素相关关系混乱甚至矛盾的问题,为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典型产业承接区土壤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揭阳市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330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和331个深层土壤(150—200 cm)样品,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了表层土壤中As的污染状况,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土壤As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As含量的均值为6.03 mg·kg-1,低于该区土壤背景值(7.16 mg·kg-1)及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20 mg·kg-1),大部分土壤为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揭阳市表层土壤As含量高值区分布于揭阳市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于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As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和赤红壤As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成土母质中,粉砂岩母质土壤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土壤As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揭东区为调查研究对象,采集211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52个深层土壤样品(>150 cm),测定了区域土壤全硒含量,结合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研究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东区土壤全硒含量变化于0.112~1.315 mg/kg,平均值为0.496 mg/kg,总体上处于中硒及高硒水平,不存在缺硒和硒过剩土壤。区域富集面积达63%,强富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以花岗岩为母质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区。不同成土母质中,硒富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以花岗岩为母质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区;不同土壤类型中,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729 mg/kg,以花岗岩为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硒含量次之,平均值达0.563 mg/kg;第四系沉积物发育形成的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408 mg/kg。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铁铝含量、pH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揭东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 H、铁铝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及海拔高度对土壤全硒含量分布与富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某研究区家电拆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某研究区旧家电拆解集中区的土壤、水体、作物分别进行了采样测试,分别以各类国家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旧家电回收拆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稻中已有有毒有害元素元素F和Ni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所规定的上限,Hg和Cd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普宁市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克里金插值等对Hg、Cd、As、Cu、Pb、Ni、Zn、Cr 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Hg、Cd、As、Cu、Pb、Ni、Zn、Cr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051、5.49、9.05、42.5、11.5、56.6、25.6 mg/kg,其中Hg、Cd、Pb、Ni、Zn的均值超过了广东省背景值。(2)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变化范围为34.06~1 299.33,均值为179.08,说明全区具有中等强度的生态风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Hg、Cd是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2个贡献因子。(3)Hg、Cd、Cu 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城区,As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城区及南部农场地区。(4)研究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HI)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HI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Pb、Cr是各土地利用类型非致癌风险最大的3个贡献因子。(5)各土地利用类型A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指数(CR)大于US EPA推荐的土壤治理标准(10~(-6)),Cd和Cr的CR则小于10-6。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TCR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也是各土地利用类型最主要的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揭阳市为研究区域,依据标准格网进行土壤样本采集(表层土壤样本1330个,深层土壤样本331个),利用常规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镍的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镍含量为0.92-88.90 mg/kg,平均镍含量为9.16 mg/kg,低于揭阳市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富集系数EF均值<1,富集程度较低,处于损耗状态,在研究区也没有显著污染、强烈污染或极强污染的地区。采用半变异函数及MoranⅠ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空间自相关性,镍含量半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C_0在基台值(C_0+C)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7.59%,MoranⅠ为0.38,具有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区内Ni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有南北、东北-西南2个方向分布迁移的趋势。土壤镍在揭阳中部平原地区含量高且集中,南北两端的山地和沙滩地含量偏低,沿河分布且在流域内冲积平原区域富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Ni的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揭阳市表层土壤Ni含量主要受位于冲积或沉积平原区的成土母质沉积物控制。  相似文献   
8.
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表层土壤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揭阳市为研究区域,共采集表层土壤样本1330个,深层土壤样本331个,分析土壤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研究揭阳市土壤汞的污染特征;利用半变异函数模型和局部Moran I法分析土壤汞的结构特征;利用GS~+软件中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ArcGIS软件支持下的克里金插值法,得出研究区土壤汞含量分布图;探究不同成土母质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汞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汞的平均含量为0.079 mg·kg~(-1),变幅为0.008—1.053 mg·kg~(-1),高于研究区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汞污染不太严重,只有少部分地区处于中度污染或显著污染,无强烈污染和极强污染.研究区土壤汞含量存在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汞具有强的迁移性.研究区土壤汞含量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东北部最高并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物的土壤汞含量显著高于页岩、花岗岩、凝灰岩和粉砂岩发育的土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汞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建设用地土壤汞含量显著高于未利用土地和农田用地.有机碳(SOC)和pH值均与土壤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pH与汞的相关性(r=0.288,P0.01)略强于SOC与汞的相关性(r=0.257,P0.0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某钨矿及其所在镇与市土壤背景值的对比,认为该区域是一个多元素、多成因,涉及到As、Cd、P、Bi、W、Au、Ag、Sb、Cu、Zn、Pb、Ni、Co、Ti、V、Si、Mo、B十八个元素,由成矿作用,地质背景,人为污染交互影响形成的复杂的综合异常区。对各异常元素对该区域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该热液型钨矿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监测分析了以揭西县林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331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健康风险指数法以及克里金插值法等对镍、锌、汞、砷、铜、镉、铅和铬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汞超出《土壤破坏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存在一定风险。研究区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汞和镉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成人和儿童的单项非致癌风险指数总和(HQ)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1,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铬、砷和铅是主要非致癌贡献因子。砷对成人和儿童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是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成人和儿童总致癌风险指数(TCR)依次为农业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单项致癌风险指数总和(CR)均为砷>镉>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