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分布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健康是水稻正常生长及高产的前提,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设置秸秆半量还田(1.5 t/hm2)、全量还田(3.0 t/hm2)、超量还田(4.5 t/hm2)3个还田量以及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两种还田方式,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秸秆处理对水稻根系分布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快速腐解期(移栽后第23天)根系总长度、总鲜重及白根长度、白根鲜重均随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但缓慢腐解期(移栽后第53天)覆盖处理总根系变化趋势与前期一致,翻埋处理根系长度和鲜重在FM2、FM3处理较大.覆盖还田促进移栽后期20-50 cm土壤中根系的生长,翻埋还田促进移栽后期各土壤深层根系的生长.覆盖和翻埋还田在返青期分蘖数分别比秸秆不还田减少1个/株和1.67个/株,翻埋还田更不利于返青期分蘖保持,但翻埋处理在移栽后期更有利于分蘖数的增加.单株有效穗在超量还田处理下达到最大值12.11和12.65,但千粒重、结实率、穗着粒数和产量均在全量还田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本研究表明油菜秸秆还田抑制水稻移栽前期根系生长,同时覆盖处理对移栽后期根系生长不利,翻埋处理明显促进移栽后期根系的生长;油菜秸秆还田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秸秆全量还田效果最佳.(图6表4参38)  相似文献   
2.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验证EPIC模型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设置TR1、TR2和TR3三个气候情景,采用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1961—2010年黄土高原降水呈降低趋势,其年际间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所增加。与1961—1970年相比,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的年均降水量在2001—2010年间分别降低了18.1%、13.6%、18.8%和24.9%,其变差系数分别增加了0.029、0.087、0.02和0.057。1961—2010年黄土高原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其中日最低气温增加幅度大于日最高气温增加幅度。与1961—1970年相比,日最高气温在2001—2010年间增加了0.30~0.84 ℃,而日最低气温增加了1.00~1.55 ℃。2)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0~2.0 m土层土壤湿度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值为6.0%~14.0%,R2和模型效率ME值分别为0.824和0.815。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减少和最高气温的增加均不利于冬小麦生产,而最低气温的提高对冬小麦生产较为有利。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冬小麦产量因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分别减产了8.5%、7.6%、11.7%和12.3%;因日最高气温的升高分别减产了6.4%、6.8%、7.2%和-3.0%;因日最低气温的提高而分别增加了8.8%、10.2%、1.5%和12.0%。因此,为适应降水减少和日最低气温升高的趋势,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区应适当调整冬小麦播期,研究并推广保水节水技术措施,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确保冬小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量餐饮废水的含油量,利用乳化剂将餐饮废水配制成乳状液,测定其在特定吸收波长的吸光度,依据绘制出的标准曲线推算出相应的餐饮废水中含油量。实验表明,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既能很好保证实验要求,也有很好的经济性;在搅拌速度为10 000 r/min的条件下,搅拌时间选取5 min便可得到稳定的乳化液;通过对实验数据方差和加标回收率的计算,发现实验数据波动较小,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将此方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2种方法测定结果相近。此方法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能够简单快速地得到餐饮废水中的含油量,并且不使用有机溶剂,消除了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4.
栽培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小气候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因素)分析R498(弯曲穗)及R499(直立穗)在0.23 m(行距)×0.12 m(穴距)、0.27 m×0.14 m、0.33 m×0.17 m、0.38 m×0.20 m、0.40 m×0.21 m栽培密度条件(副因素)下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小气候及群体特征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各栽培密度条件下,R499齐穗期群体最高温度平均值均较R498高1.52℃,齐穗后20 d,R499群体最高温度平均值较R498低0.66℃;齐穗期,R498、R499在稀植(0.38 m×0.20 m、0.40 m×0.21 m)时日平均光照强度较强,其中较最低光照分别高43.56%、16.22%,而齐穗后20 d,R498在密植(0.23 m×0.12 m、0.27 m×0.14 m)时日平均光照受抑制,R499在稀植时受抑制;R498、R499垂直光照在稀植时降低程度最大,在齐穗期分别降低97.96%、92.56%,齐穗后20 d分别降低94.81%、91.10%;随栽培密度的减小,R499株高、分蘖、穗弯曲度变化程度较R498更大;R498、R499在0.38 m×0.20 m处理下纹枯病发病率最严重,分别为66.67%、68.89%;两个材料产量均在0.27m×0.14 m处理下有最大值,且增产是通过有效穗数、穗重来实现的,而当密度过度减小时,R499产量性状将不再增长.综上,弯曲穗型水稻(R498)不适宜过度密植及稀植,直立穗型水稻(R499)可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