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评价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对水体中雌激素生态风险。首先,检测胜利油田区26个样品中盐度、总氮、总磷、余氯、COD、石油烃类物质含量6个常规水质指标,结果发现水体中总氮及COD的含量均值达到5.2mg/L及64mg/L,这表明该区域有机污染物及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其次,利用人雌激素受体基因酵母干粉法检测了样品中环境雌激素含量,结果分析发现不同采样点间的雌激素污染水平不同,雌激素含量与水质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样品中雌激素含量范围0.046-0.072ng/L,均值为0.062ng/L,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这证实胜利油田水体存在环境雌激素生态风险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胜利油田石油开采对水体的影响,采集了东营市主要河流的18个点的水样,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及鱼卵孵化试验检测水样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 结果显示,18个水样对日本青鳉幼鱼都没有急性毒性;与对照相比,88.9%的水样对青鳉鱼卵孵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72.2%的水样中鱼卵的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5);数据分析发现,鱼卵的慢性毒性效应与水质检测中的9个单个观测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利用日本青鳉评价胜利油田水体毒性效应的方法可行,水体对日本青鳉有一定的慢性毒性效应,而水体污染与胜利油田区油井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油井开采时间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胜利油田不同开采时间的油井,研究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的影响.试验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科39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3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5属.食细菌类线虫数量所占比例最大,达56.36%,其次为食植物类、杂食/捕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优势类群为盆咽属(Panagrolaimus)、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石油开采时间影响土壤线虫数量与植食性线虫数量,同时还影响线虫群落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与开采时间显著相关的线虫有13个属.受石油开采干扰土壤的线虫主要是c-p 1和c-p 2类群.油井开采时间与土壤中w(总石油烃)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中w(总石油烃)影响线虫成熟指数(MI),而盘旋属(Rotylenchus)数量受石油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西蓝花为对象,研究了露地菜田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转化酶、氮转化功能基因及氮吸收量的差异,监测了西蓝花生育期内不同时期0~100 cm 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施氮处理(CF、CU80%和CU60%)土壤脲酶活性是缺氮处理(PK)的1.78~3.11倍,差异显著(p<0.05),并且其AOA、AOB、nir...  相似文献   
5.
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 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主体,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明晰海拔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以藏北地区那曲市罗玛镇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变化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藏北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在海拔上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研究表明:(1)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由海拔4 600 m的89.0%和64.7 g·m~(-2)降至4 800 m的67.3%和41.8 g·m~(-2),即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线性降低的趋势;(2)不同海拔梯度间植物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段中旱生禾本科植物逐渐被耐寒喜湿植物取代;(3)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沿海拔呈单峰分布格局,而E.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U型分布格局;(4)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趋势,与土壤湿度呈指数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藏北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差异,以及不同海拔梯度间水热组合差异对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对华北平原麦玉(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U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CRU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施肥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0.4%~5.6%、-5.4%~4.1%和-1.1%~3.9%(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6%~43.4%、2.05~6.24 kg·kg-1和4.24~10.13 kg·kg-1;周年净收益提高了0.2%~6.3%.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2O和CO2的周年排放(P<0.05),但对CH4周年排放没有影响(第1年FFP处理除外).CRU1和CRU2处理的土壤N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3.4%~30.2%(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但各施氮处理通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周年GWP降低了9.6%~11.5%(P<0.0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11.2%~13.8%(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掺混肥在减少氮肥和人工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华北平原粮食作物清洁生产的有效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物炭对农田化肥面源污染的防控效果,本文以北运河流域(北京段)下游"上壤下砂"、施肥量大、易漏水漏肥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田间条件下不同用量生物炭配合化肥底施和施炭基肥对土壤氮磷纵向迁移、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1)相比,①化肥配施生物炭750 kg·hm-2(T2)、2250 kg·hm-2(T3)、4500 kg·hm-2(T4)和施炭基肥(T5)处理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1.20%、39.60%、24.20%和13.78%,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提高26.30%、24.70%、32.60%和11.20%,40~60 cm土壤Olsen-P含量分别减少27.30%、26.10%、33.50%和41.30%,T3和T5处理20~40 cm土壤Olsen-P含量分别减少19.90%和12.50%,表明农田配施生物炭或者施炭基肥可提高耕层土壤供磷量,并有效阻控耕层硝态氮和Olsen-P向下层土壤淋溶迁移;②化肥配施生物炭(T2~T4)对结球生菜产量、维生素C(Vc)和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炭基肥(T5)处理结球生菜生物产量显著增加了14.36%(p<0.05),Vc含量显著提高了20.00%(p<0.05);③T4和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减少57.49%和47.50%(p<0.05),且T5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减少46.67%(p<0.05).综合考虑不同土层氮磷、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推荐生物炭配施量为750~2250 kg·hm-2,并建议进一步加强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