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俊平  贺振 《生态环境》2014,(1):95-100
利用黄河流域76个气象台站近53 a(1960-2012)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极端降水事件指数,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和径向基函数空间插值法,研究了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过去53 a下降趋势较为显著,降水倾向率为-7.2 mm/10a;极端降水量变化趋势表现较为稳定,极端降水倾向率为-0.64 mm/10a,呈不断降低趋势;极端降水强度倾向率为-0.078 mm/10a,呈不断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比率总体表现为微弱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49 mm/10a。(2)空间上,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北至南呈阶梯式逐渐增多趋势,其中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以银川为代表的周边区域,最多的地区为黄河流域南部区域;极端降水量从北至南也具有逐渐增多态势,与降水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点,且极端降水量越多的地区降水总量也相对较多;极端降水强度表现出由流域西部向东部逐渐增多的趋势,西部最低值为不到20 mm/d,逐渐向东过渡到最大值为76 mm/d;极端降水比率的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特点,并且出现了以银川为中心的极大值和以西安为中心的极小值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因其回收率低,监管难等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物联网技术因其可追溯性、动态性等特点,在解决该问题上表现出其显著优势。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及其应用领域,总结了国内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情况,以我国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情况为案例,对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对餐厨垃圾信息化收运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贺振  贺俊平  张卫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10-1111,1120
分析了河南省近30年的耕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耕地的数量变化,并对目前耕地利用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贺振  李光明  安莹  贺文智 《四川环境》2012,31(6):133-137
电子废弃物产量大、毒害重、资源性显著的特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电子废弃物回收工作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概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及依赖其识别特性和准确定位追踪的技术优势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而从提高电子废弃物回收效率、利于全程管理和记录电子产品信息3个方面,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重点评述,并分析了其在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目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中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电子废弃物信息化回收管理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贺振  贺俊平 《生态环境》2012,(10):1655-1659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l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6.
7.
基于SPOT-VGT的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振  贺俊平 《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655-1659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I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