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柳州木材厂纤维板的长网废水过,去采用的治理方法是把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循环回用,但由于过滤后的剩余物(主要是木质细纤维),没有利用,时间一久,堆积如山、成了废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 min,pH=9,废水体积120 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 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min,pH=9,废水体积120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我厂纤维板车间按原来传统的工艺制胶方法,是把熔化的石蜡、氨水、油酸等一起投入制胶反应锅,同时通入蒸汽进行加温。待胶制成后,放入施胶罐,冷却到一定的温度,方可使用。 由于操作者的位置处在车间的三楼,每逢夏季,楼下浆池冒出的蒸汽扩散到楼上,制胶工经常要在 40℃以上带有刺激性氨味的高温环境下操作,劳动条件十分恶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厂进行了工艺改革,采用了简便的施胶方法,其流程如下: 首先,把固态的石蜡块在熔蜡箱内溶化(通入蒸汽),再通过石蜡泵把液态石蜡往热磨机的垂直预热缸喷射。其后,在连续施胶箱内投放一定量的硫酸铝溶…  相似文献   
6.
腐蚀电池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利用铁屑和瓦斯灰组成腐蚀电池,对头孢类抗生素废水进行预处理,可生化性提高到0郾32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是重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重金属离子监测新方法,对于水环境保护与水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的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纳米粒子的聚集或分散,能引起肉眼可辨的颜色变化,由此发展出了纳米材料比色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等离子体纳米粒子的比色技术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了重金属可视化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粉末活性炭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酱油酿造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LG5-1能够利用酱油酿造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及培养时间等条件对絮凝剂的产量及絮凝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以酱油酿造废水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GIL-1的最佳条件:100mL酱油酿造废水中加入2mL乙醇(75%)作为补充碳源,不需添加氮源,调节pH值至8.0左右,培养时间约为48h.获得的絮凝剂GIL-1具有较高的絮凝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能,低温储存200d,絮凝率仍可达76.3%.图5参1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