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4段式平板膜处理污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段式平板膜处理污泥及中水回用工艺是根据次临界通量的原理设计运行的.在中试装置运行25 d的过程中,发现污泥浓度逐级提升,在进泥浓度为3 g/L左右时,出泥平均可达35 g/L;同时发现,膜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均在工艺运行18d内分别保持在50 mg/L和10 mg/L;最后,研究发现,从第1段到第4段过程中,污泥的粒径逐渐减少,而污泥的粘度和毛细脱水时间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混乱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根据上海市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办法,分析垃圾分类回收运转流程,设计相应的系统功能模块、终端设备和实施方法,通过该系统的运作,实现垃圾从产生源头到处置终端的全程动态跟踪与监控。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作为环境介质中的新型污染物,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是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蓄积库,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生态效应、分析方法及污染防治进行综述,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及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塑料包装废弃物、农用地膜破碎、大气沉降是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微塑料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危害生态环境健康,并会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筛分干燥后采用密度分离法、加压流体萃取法、石油提取法等进行分离,并通过消解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土壤中微塑料的识别与表征可采用目检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镜法等。此外,根据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提出污染治理措施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的污染特征,以复合重金属(Cu,Cd,Pb)污染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动技术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 V/cm、阳极液为自来水、阴极液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5)、靠近阴极设置活性炭渗透反应墙(PRB)的条件下电动修复96 h后,Cu,Cd,Pb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9.93%,99.43%,39.36%;土壤的酸碱性对电动修复效果影响显著,通过在阴极添加缓冲液维持土壤偏酸性条件,有利于重金属污染物的电动去除;在靠近阴极设置活性炭PRB可富集重金属,减少阴极液的污染;迁移率大的酸可提取态重金属较易去除,残渣态重金属稳定性强,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电动及其联用技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污染的绿色技术,现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影响电动修复效率因素如土壤性质、电压梯度、电极材料、两极p H等,并总结了近年来治理重金属、有机物多类型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及电动-淋洗、电动-生物、电动-超声、电动-PRB联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此类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临界通量表征膜污染趋势,利用响应面模型考察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对上下层膜组件的膜污染影响,发现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和拟合性,且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均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上下层膜组件临界通量大幅下降;而在不同污泥浓度下,曝气量和膜间距的变化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利用模型模拟获得了不同污泥浓度下的最优化参数,在四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中试运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