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547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927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137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基于热化学平衡对热解重整制取合成气工艺进行了建模分析,考察了垃圾收到基水分M_(ar)、干燥基灰分A_d、热解装置入口垃圾含水率和合成气燃烧比例对能量转化率、干合成气产率、干合成气低位热值、合成气组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于收到基低位热值大于6.7MJ·kg~(-1)的生活垃圾可以产生标况下低位热值高于5.3 MJ·m~(-3)的干合成气;垃圾收到基水分和干燥基灰分的增加会大幅降低能量转化率、干合成气产率和低位热值。  相似文献   
3.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诞生于1986年,是我国针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发起的一项地方试点工作,旨在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相协调。30年来,实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体现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普及、探索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地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发挥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就的窗口作用三个方面。但是,实验区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中没有占据应有位置以及能力建设工作滞后三个方面。随着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变化,特别是国际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国内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实验区建设新的历史使命。着眼未来,实验区建设应在深入分析总结30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统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为目标,以破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着力点,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凝练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为国内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实验和示范效应,并依托"一带一路"向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和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4.
分解长江经济带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有利于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方法,兼顾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将用水总量时空差异分解为生产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规模效应、生活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结果显示:生产用水量是长江经济带及各省份用水总量变化的主要来源,生活用水量对用水总量的促增作用也逐渐增强;生产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抑制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和次要因素,而经济规模效应、生活强度效应是促进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和次要因素,人口规模效应对用水总量的促增作用相对较弱;农业、工业经济增长都促进了用水总量增加,尤其是农业,农业、工业用水强度普遍下降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都促进了用水总量下降;生产用水量是各省份用水总量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各省份用水总量与江苏、重庆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性。因此,各省份应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开展生产环节节水、兼顾生活环节,继续降低产业用水强度、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强生活用水定额管理、提高节水意识,各省份可以以江苏、重庆为参考对象,依据用水总量空间差异驱动因素,充分挖掘可行的节水路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钙基吸收剂及复合氧化剂半干法脱除模拟球团烟气中的SO_2及Hg~0,考察了多因素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NaClO和NaClO_2为复合氧化剂、 NaClO与NaClO_2体积比1∶0.5、复合氧化剂质量分数3%、反应温度110℃、钙基吸收剂质量3.0 g、模拟烟气进气流量1.2 L/min的条件下,SO_2和Hg~0的脱除率分别为98%和93%,证明钙基吸收剂与复合氧化剂对污染物球团烟气中的SO_2和Hg~0有良好的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煤层硫化氢(H2S)含量,防治矿井H2S涌出,提出一种通过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的方法。在未受采动影响的新鲜煤壁,采用钻屑法取样,通过测定煤样H2S解吸量、取样过程损失量和H2S残存量确定煤层H2S含量。根据溶于水中H2S的p H值和色谱分析解吸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H2S解吸量;根据煤样解吸规律和气样H2S体积分数,确定H2S损失量;根据色谱分析残存气体中H2S体积分数,确定其残存量。用此方法,对山西某矿H2S涌出煤层进行现场和实验室测定。研究表明,该矿H2S含量为(4.465~6.701)×10-3m3/t。钻屑法测定煤层H2S含量是可行的,可以为矿井H2S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从水文地质条件、地貌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等3个方面,综述了岩溶环境对多环芳烃(PAHs)迁移转化的影响。针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包括不同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岩溶系统的对比研究、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岩溶系统快速流和慢速流对PAHs迁移的贡献、碳酸盐岩与PAHs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有机质对PAHs迁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平煤八矿己15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钻屑量测试和孔口瓦斯浓度监测,通过筛分实验煤样并应用Rosin Rammler分布模型,探究了钻屑粒度和钻屑量大小随孔深变化关系,分析不同点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于0.075 mm钻屑粒度分布随孔深变化与钻屑量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钻孔随深度变化分别对应不同Rosin Rammler分布函数,随着应力过渡越平缓,粒径分布宽度系数n值越小,煤体应力越大粒径相关系数D越大;不同范围钻屑粒度占比大小也会影响钻屑量大小;在钻屑量较大时,孔口瓦斯体积分数会出现增高现象。通过对钻屑粒度分布规律分析,更好地了解深部煤体应力分布,有助于冲击危险的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