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理论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以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5个自然村为调查采样点,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测定,分析砷暴露人群的砷暴露途径,估算各暴露途径(呼吸、饮水和食物)的暴露剂量及对总暴露的贡献率,探讨引发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最低有效暴露剂量。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村外,采暖季各村的烤火间和卧室空气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水和粮食未受燃煤砷污染。在采暖季,高砷煤燃烧污染的空气是人群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在非采暖季消化道砷暴露是各村的主要摄砷途径;表明消化道暴露对累积砷暴露的贡献不容忽视。结合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陕南病区引发燃煤型砷中毒的最低累积暴露剂量在1 712 mg左右。  相似文献   
3.
砷中毒具有特异的皮肤损伤特征。为了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人体甲基化代谢能力与皮肤损伤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陕南典型燃煤型砷中毒村进行了皮肤损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尿样并分析总砷及形态砷含量,同时计算了用于表征人体砷甲基化代谢能力的指标包括尿中无机砷、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占总砷的百分含量(i As%、MMA%、DMA%),以及一甲基化率(PMI=MMA/i As)和二甲基化率(SMI=DMA/MMA)。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总砷含量(UTAs)是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OR=1.038,95%CI:1.003~1.073),二甲基砷百分含量和SMI是皮肤损伤的保护因素(OR=0.883,95%CI:0.798~0.976;OR=0.724,95%CI:0.535~0.978);且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度随砷暴露水平的增高和甲基化能力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5个自然村为调查采样点,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测定,分析砷暴露人群的砷暴露途径,估算各暴露途径(呼吸、饮水和食物)的暴露剂量及对总暴露的贡献率,探讨引发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最低有效暴露剂量。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村外,采暖季各村的烤火间和卧室空气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水和粮食未受燃煤砷污染。在采暖季,高砷煤燃烧污染的空气是人群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在非采暖季消化道砷暴露是各村的主要摄砷途径;提示消化道暴露对累积砷暴露的贡献不容忽视。结合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陕南病区引发燃煤型砷中毒的最低累积暴露剂量在1 712 mg左右。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高砷暴露的健康危害是环境与健康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水砷含量及暴露人群饮水量参数的季节性变化可能影响饮水砷暴露评估的准确性。本研究选择内蒙古饮水砷中毒病区为研究区,测定丰水期(2013年5月)和枯水期(2013年12月)居民饮用水和尿液各形态砷(三价无机砷iAs~(3+)、五价无机砷iAs~(5+)、一甲基砷MMA~(5+)和二甲基砷DMA~(5+)+)含量,研究砷暴露量和尿砷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丰水期水砷含量(134.4±25.8)μg·L~(-1)显著低于枯水期的(163.2±38.1)μg·L~(-1),且丰水期水中iAs~(3+)的含量(58.9±51.2)μg·L~(-1)也显著低于枯水期的(100.1±49.0)μg·L~(-1)。研究人群丰水期通过饮水的摄砷量为313.1μg·d~(-1),低于枯水期的378.6μg·d~(-1)。此外,丰水期居民尿液总砷含量(218.6μg·L~(-1))显著低于枯水期(283.1μg·L~(-1))。丰水期女性居民尿液iAs、MMA~(5+)和总砷含量随当季饮水iAs~(5+)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枯水期女性尿液MMA5+含量随当季饮水iAs~(3+)及iAs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可见,病区居民饮水砷暴露量与尿砷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饮水砷与尿砷的关系受饮水砷形态、季节变化及性别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