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一种量化环境影响的工具,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垃圾处理领域,生命周期评价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结合,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实现。总结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诸如全球变暖潜力、酸化潜力和富营养化潜力等因子。针对其目标范围定义、数据收集、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解释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H、接种量、无机盐(通过加入磷酸二氢钾进行无机盐补充)及DO等对产朊假丝酵母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0、产朊假丝酵母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散为0.1%)加入量为0.5 g/L、废水不灭菌的条件下,废水处理效果和产朊假丝酵母生长最佳.且当废水COD为5 074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74.86%,同时可获得2.23g/L的单细胞蛋白.产朊假丝酵母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对实现马铃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态监测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深入研究植被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变和变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植被覆盖率高,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山东地区植被的影响,研究利用MODIS-EVI、气象及城市化数据,通过分析2000—2008年7月月均EVI植被指数与月均温、降水及城市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山东省的植被指数在其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值比较高;7月EVI指数与月平均气温存在相关系数r=-0.43的负相关关系,EVI指数与月降水间存在相关系数r=0.38的弱正相关关系,与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关系数为0.30,表明山东地区植被指数的变化与气温的关联度要大于其与降水的关联度。此外,研究考虑了离海远近,将山东地区划为东部和西部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区域EVI值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度普遍低于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植被指数与气温的相关度要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应更注意环境的保护与人工植被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国2.2*10^6km^2的半干旱区,水分匮缺是制药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因素,但却并非是唯一因素,要获得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充分注重能源和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稳的综合维护。  相似文献   
5.
在开封市2005年交通噪声实地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市区交通噪声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评价结果为开封市交通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上昼间属于轻污染,夜间属于重度污染,夜间交通噪声环境质量明显劣于昼间。其结论符合开封市的实际情况,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开封市交通噪声环境污染的连续、渐变、模糊的特点,而且还弥补了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难以反映出小范围路段对整体环境质量贡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餐饮废弃油脂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与CO_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利用化学催化法生产的生物柴油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CO2排放分析,以具有1 MJ能量的生物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648 9 MJ,化石能耗为0.616 9 MJ,化石能效比为1.62,生命周期净能量产出为0.383 1 MJ,生命周期CO2净排放量为-10.34 g.与生产和使用1 MJ能量的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升高37%,化石能耗降低49%,可减少CO2排放90.99 g.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2.2×106km2的半干旱区,水分匮缺是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却并非是唯一因素,要获得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充分注重能源和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的综合维护。农户庭院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并在近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干旱地区庭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1996年、2000年2、003年、2006年中国29省(市、区)(上海市和西藏数据缺失)农村生活能源为研究对象,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对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及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1996-2006年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以华北-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逐渐递减的态势,且趋势愈加明显;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高水平特点不断强化;轴线两侧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各自区域内的一致性趋向明显。经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与能源消费水平的叠加显示:西北地区属于贫困型低消费地区,华北和西南地区属于人口规模型高消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属于高效型低消费地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变化的首要因素为能源消费强度,其次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其中前两者为负向影响,后者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