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发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33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18科31属,以菊科(7种)最多。入侵等级以低等级为主,入侵生活型主要是多年生草本,原产地以尚不明确为主,引入途径以无意传播占绝对优势。外来入侵植物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都有分布,但差异不明显,实验区有15种、缓冲区有14种、核心区有13种。在不同的植被类型(草坡、灌木林、乔木林)中分布差异明显,分别为20、14、10种。根据重要值和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等级计算得出危害系数,鬼针草Bidens pilosa (73. 71)、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55. 76)、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51. 17)较高,但目前,以上3种外来入侵植物在该保护区处于可控阶段,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入侵。  相似文献   
2.
脱硝电价政策是激励中国燃煤电厂开展NOX减排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制定补贴标准是脱硝电价政策的重要内容。脱硝成本影响脱硝电价,科学核算脱硝成本是脱硝电价政策设计的前提。依据脱硝成本与脱硝电价的关系,综合考虑燃煤电厂进行脱硝设施改造产生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财务成本以及环境损失成本,构建了脱硝成本核算模型,并结合电厂调研数据,核算出中国燃煤电厂脱硝成本。结果表明,燃煤机组脱硝成本均在1 480万~4 475万元;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是脱硝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脱硝成本总量的31%、51%;装机容量、建设类型、脱硝工艺是导致不同机组脱硝成本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的改革在于综合考虑所在区域、装机容量、脱硝工艺、建设类型、脱硝效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实行脱硝电价差别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开始探索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差异性对我国的排污税费政策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这将逐渐成为其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重要障碍之一。为了减小甚至消除这种区域差异性对排污税费政策的影响,本文从区域性这个角度出发,以排污税费标准的制定为切入点,以最优排污税费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比较分析法,指出区域差异对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的消极影响是存在的这一客观事实,并对不同行政主体主导制定的税费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排污税费政策的相关对策。指出排污税费标准不能高度统一,应研究探索区域划分机制,结合区域特征推行差别排污税费标准,以实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污染社会总成本的最小化;要建立动态的排污税费标准评估与调整机制,灵活地、适时地调整排污税费标准;同时,建立区域性的多主体协调机制,防范污染的区际转移,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电力行业是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其减排成效是完成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关键。文章基于各省(市、自治区)能源平衡表,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电力行业2006—2014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核算。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从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力行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的省域特征,对省域氮氧化物排放特征进行类群划分,以期为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分区域减排政策、途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排放总量来看,2006—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电力行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62%;从人均排放的绝对量来看,经济发展较快和经济发达省域电力行业的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较高;从排放强度绝对量来看,中西部省域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高,东部发达省域的人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低,且中东部省域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下降较快,西部省份下降较慢;从综合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系数来看,大部分省域排放系数呈下降趋势,经济发达省域的排放系数较低,欠发达省域的排放系数较高。中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政策、途径和措施应充分考虑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