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新技术具有能耗低、使用便利、不产生副产物等优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处理VOCs、氮氧化物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治理废气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氰化物分类和危害以及综述了氰化物的各种销毁技术,并进行比较对照,最后展望了氰化物的销毁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含砷飞灰固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确定了胶凝材料的组成体系,探讨了影响胶凝材料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确立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水泥∶砂子∶飞灰= 57.6∶40∶2.4,水灰比为0.28,水泥采用标号为42.5的快硬硫铝酸盐特种水泥,以硫化钠作为添加剂,其用量为飞灰/硫化钠= 1.5.在最佳配比和最佳养护条件下,固化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抗压强度可达2.5 MPa,砷的浸出浓度为0.83 mg/L,达到了相关的填埋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 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7.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防护问题与救援的质量和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等密切相关。国内外多起化学事故都有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发生数人中毒的报道,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的人员因防护不当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中毒症状。由此可见,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防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救援中,务必做到充分准备,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以保证救援人员顺利执行任务及保障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个人防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不同于一般的环境监测 ,参加监测的人员必须考虑自身防护问题 ,否则不但监测不到数据 ,而且有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如 1 999年 1 2月某地发生环氧乙烷泄漏事故 ,参加现场监测和救援的人员因穿戴防护器材不当 ,受到环氧乙烷的毒害 ,造成数十人中毒。因此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个人防护问题应引起监测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务必做到预先有准备 ,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以保证顺利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和自身安全。1 防护器材的分类用于化学事故应急监测的防护器材按用途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保护呼吸器官和面部的…  相似文献   
10.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快速检测程序与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监测 ,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十分重要 ,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查明泄漏毒物的状况 ,可为控制化学事故的态势提供决策依据。1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任务和要求1 .1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任务及时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 ,即定性检测。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情况 ,有条件时可查明导致化学事故的客观条件。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分布情况 ,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 ,并进行标志。1 .2 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要求1 .2 .1 准确准确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 ,对未知毒物和已知毒物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