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稀土元素在动物脑部的蓄积性、对脑的毒性以及稀土区人群的脑部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和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P~(32)、C~(14)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棉花与大豆施用三种除草剂对植物吸肥能力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拿捕净抑制棉花对P~(32)的吸收,稳杀得反而起促进作用,禾草克影响不明显,三种除草剂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稳杀得>拿捕净>禾草克。施药一周后,大豆和棉花的光合作用已恢复正常,施用拿捕净和稳杀得的两种作物对P~(32)的吸收均起促进作用,而施用禾草克的作物对P~(32)吸收已逐趋正常。  相似文献   
3.
稀土的hormesis效应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毒物刺激效应(hormesis)是指毒物对生物生理过程产生的刺激效应。从稀土元素对生物的刺激效应及其疑似“环境激素”的问题出发,探讨农业应用稀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于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于土壤;经过麦-稻两季(326d)后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严重影响后茬水稻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的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论述了稀土元素在机体内的蓄积性及其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群骨系统健康的潜在危害.稀土元素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骨组织中蓄积,导致骨组织结构变化,骨髓微核率增高,产生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3种水生蔬菜对稀土元素钷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 3种水生蔬菜 (慈姑、荸荠和水芹菜 )对稀土元素钷 (14 7Pm)的吸收与富集。结果表明 :(1 ) 3种水生蔬菜对14 7Pm均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其中 ,水芹菜随生长时间的延长 ,吸收14 7Pm的量明显增加 ,50、80、1 1 0d时全样的吸收系数分别为 0 98± 0 1 9、0 92± 0 3 8和 1 1 4± 0 1 8;(2 ) 3种蔬菜的食用器官 (水芹菜的主茎 ,慈姑和荸荠的球茎 )对14 7Pm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吸收系数分别为 1 2 9± 0 2 8、2 0 9± 0 0 3和 1 55± 0 55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是主要的生态结构之一,也是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农药的生态学问题,主要是对土壤的影响,它反映在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通常是用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来表示土壤生物群的总的活性的影响指标。“土壤呼吸”即一定时间内、一定土壤表面放出的CO_2量,它取决于土壤  相似文献   
8.
9.
杀虫双是由我国自行开发的沙蚕毒系的一个农药新品种,本研究旨在提供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降解特性的资料,为杀虫双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合理使用和出口创汇注册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了下述各项内容的研究: 1.环境样品(土壤、水和生物)的测试方法研究,以建立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技术,解决杀虫双环境样品的痕量检测方法。 2.杀虫双在农作物(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水平和消解动态研究,并获得南北两地两年的残留数据和杀虫双在作物和土壤中消失动态资料。 3.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和淋溶动态研究,主要完成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特性(包括降解半衰期)、环境因素(温度等)对杀虫双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杀虫双在土壤中淋溶速率及对地下水可能影响的研究。 4.杀虫双在模拟水生和陆-水生态系统中的分配特性研究,主要完成~(36)S-杀虫双在模拟生态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研究。 6.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完成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以及蓄积水平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模拟生态实验装置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5)S-杀虫双农药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在水—芜萍(Wolffia arrhiza wimm)—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螺生态系统中,为期20d的蓄积试验表明,芜萍生物积聚率达24.65≥螺(肉1.67)>鱼(肉0.52);鱼体内脏因含未排出的芜萍而其积聚率(4.01)>鳃(1.66)>骨(0.95)>肉(0.52);转入洁水后,鱼体内的~(35)S-杀虫双可因排泄、代谢等原因而消失,残留消失半减期约10d,无生物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