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6—2017年对射阳湖开展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指标逐月监测。结果表明,射阳湖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1种,其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25种、24种、7种和5种。浮游动物种类数呈现春夏季多于秋冬季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较多、分布广,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且稳定。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B/T指数对射阳湖水质作评价,结果表明,该湖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状态,生物学指标评价法与常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Chl-a和DO是影响射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污染对太湖梅梁湾水质影响的定量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太湖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了梅梁湾内主要的入湖污染源———直湖港、武进港和梁溪河排入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梅梁湾中梅园、小湾里、闾江口、拖山4个监测点水质浓度受直湖港、武进港和梁溪河排污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分别建立了监测点污染物浓度与排污口排污量的响应关系曲线和响应关系表达式。通过这些结论可以方便的定量的计算出在排污口排污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监测点水质浓度的变化量,为合理控制外源污染物质的入湖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污染物通常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各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修复的难度,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进行治理通常难以达到土壤修复的要求。该文对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分布特征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几种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淋洗法、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电动法)的作用机理及适用条件,并对该类型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张家港市河道水体水质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8年张家港市13条重要河道中的水温、pH值、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主导水体变化的环境因子.研究得出:①2018年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整体较好,大部分河道水体处于III类水;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氮、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电导率(EC)的变化主导着研究区域水质变化,4个环境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空间分析表明张家港河是监测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港口桥监测断面为水质污染最严重区域,张家港市市区及东南区域河道污染劣于其他地区;④季节上水质污染程度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河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岳桢铻  李一平  周玉璇  郑可  于珊  伍彬 《环境科学》2022,43(4):2018-2029
降雨径流是城市河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解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对南宁市老城区进行降雨径流同步采样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垫面污染状况、初期冲刷效应及污染贡献比等特征,探讨了径流污染初期冲刷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根据老城区菜市场下垫面讨论降雨径流下垫面选取标准与必要性.结果表明,南宁市老城区径流污染中,道路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活化方式下过硫酸盐对双(2-氯乙基)醚(BCEE)的降解效果,重点考察了可见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BCEE体系中过硫酸钠投加量、BCEE初始浓度、初始pH以及无机阴离子和腐殖酸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BCEE的降解效果较好,且随着过硫酸钠投加量增大或BCEE初始浓度减小,BCEE的降解率提高。反应最佳条件为BCEE质量浓度4mg/L、过硫酸钠投加量20mmol/L、溶液初始pH调至3,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溶液中存在CO23-、HCO3-或Cl-均对BCEE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加入腐殖质则会促进BCEE的降解。通过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出3种降解中间产物,分别为1,2-二氯丙烷、氯甲酸异丙酯和氯甲酸氯乙酯。  相似文献   
8.
水动力条件对湖泊水体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环形水槽为研究手段,利用其可控的流速及可模拟的无限长,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湖泊水体水动力难以真实模拟的难题,模拟研究了不同流速对湖泊(太湖)水体中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流速的变化,湖泊水体中TP质量浓度的变化呈现3个阶段,即下降期、上升期和突增期。从物理化学和泥沙起动理论两方面,结合水流对悬浮物和沉积物的作用,分析了各阶段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下降期的产生是因为在低流速下,一部分磷被悬浮物的絮凝沉淀带走所引起;上升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上升扰动沉积物,使其达到少量动状态所引起;突增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导致了沉积物普遍动而产生的。在研究范围内,溶解性磷质量浓度与水体流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流速下,溶解性磷是TP的主要组成成分,其质量浓度的相对比例可高达87%。结合太湖的有关研究,文章认为这是水华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
水动力过程后湖泊水体磷素变化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的变化作了研究,并就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作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水动力过程后,TP的质量浓度因重力对含磷颗粒的作用而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渐渐变小,且初期幅度大,后期则趋于平稳;而TDP的质量浓度则在初期因悬浮物的脱附作用而增大,继而随着悬浮物的粘带作用沉降而减少,但经足够长的静置沉降,其又由于水底沉积物的释放作用而增加,有初期“汇”,后期“源”的特点。而分析则表明: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会因沉降而变小,但在相当长(50min)的时间里,其质量浓度仍处于高值,从而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提供了最为必要的营养成分,加上不停地受到包括风动力在内的影响,这应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并难以治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大型浅水湖泊磷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媛媛  李一平  程月  程一鑫 《环境科学》2019,40(10):4478-4486
以太湖作为大型浅水湖泊的代表,以EFDC模型为基础建立关于磷的沉积成岩模型,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普适似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区域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成岩模块中与磷迁移转化有关的16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全湖区磷酸盐和总磷的时间空间分布都极不均匀,成岩模块参数的不确定性在磷酸盐和总磷的模拟方面都存在强烈影响.以上覆水磷酸盐为输出目标,"沉积物-水"界面遭受的风浪扰动在水深相对更浅的湖区更为直接,湖湾区水的流通性较差,利于沉积物中溶解态磷释放.以上覆水总磷为输出目标,湖心区颗粒态磷和溶解态有机磷的质量浓度受成岩模块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敏感参数主要是动力特性与和氧相关的两类参数.对于大型浅水湖泊,底泥沉积成岩模块敏感参数的重要性不弱于水动力、水质模块,针对不同水质、底泥分布的水域,模拟磷元素时应注重敏感参数的取值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