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平原区城镇化背景下水系减少及连通受阻等下垫面变化引起的洪涝加剧问题,综合考虑水系结构和水力特性等因素,建立满足行洪排涝需求的平原水系连通度量方法,并以浙东沿海平原河网区为例,分析了城镇化下平原水系特征变化及其对河网连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a来研究区水系数量和结构复杂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减少20%和30%左右,水系尤其是低等级河道的减少导致河网结构趋于骨干化;2河网连通度受水面率等数量特征和水系空间连接结构的共同影响,在水系数量持续减少情况下,整个河网连通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了骨干河道工程对水系空间结构特征的优化,可缓解水系减弱对河网连通的负面效应;3建立的河网连通度方法合理反映了水系数量和结构变化下的河网连通度演变规律,以及水系变化下区域排涝能力的空间差异特征,具有操作性强特点。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景观生态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概念。在分析了徐州市景观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调控理念和调控目标,从空间、技术、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4个调控途径10个调控措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徐州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生态瓶颈问题,并为其它城市解决景观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人类改变地表最深刻、最剧烈的过程之一,针对平原区城镇化引起的洪涝加剧问题,以浙东沿海奉化江流域中下游平原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资料获取1990~2010年间下垫面特征信息,从土地利用类型、河网水系和地面高程3个方面,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平原河网地区下垫面特征变化及其对区域洪涝调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区城镇化对下垫面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城镇不透水面的增加,径流系数的增大,同时城镇扩张过程中农田和水系转化为城镇用地,而后者具有相对较高的防洪标准,使得新建城区地面高程明显增大,河网调蓄能力亦呈不断减少趋势。洪涝模拟显示以上下垫面变化导致区域可调蓄洪涝的空间逐渐减少,洪涝风险程度加大,并呈现向相对低洼地带转移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的双重作用下,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江淮下游里下河典型区--盐都区为例,基于1970s、1980s和2010s年的3期水系数据,利用GIS和遥感解译等技术,选取河网水系数量、结构和连通指标,对河网水系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网密度和河网水面率均呈不断减少趋势,两者分别下降21.3%和10.2%。研究区河流曲度较小,河网连通性较好,河网曲度和连通度总体上变化较弱。(2)研究区河网水系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河网水系在缓慢城市化时期(1970s~1980s)的衰减率高于快速城市化时期(1980s~2010s),特别在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表现显著。城镇化发展快速区域,其河网水系持续减少且变化剧烈。(3)研究区河道变化存在着等级差异性。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河网水系的影响,呈现出先低等级(Ⅳ级)河道、后高等级(Ⅰ~Ⅲ级)河道的特征规律。其中,低等级河道数量持续减少且变化强度剧烈,高等级河道数量变化不大且其面积和长度均有所增加。 关键词: 平原河网;水系变化;演变特征;里下河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EVI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10年MODIS EVI植被指数产品数据,结合国家标准气象站逐月气温、降雨及日照时数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该区域西南部以林地为主,而东北部以农田为主,近10 a植被变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2%,以农田的转出和城镇的转入为主;(2)区域年最大EVI整体呈减少趋势(-0028/10 a),不同季节下,夏冬季均呈减少趋势(以2月和8月份最为显著),春秋季则呈增加趋势(以5月和10月份最为显著);(3)不同植被类型下,城镇和农田EVI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以城镇EVI下降速度(-0076/10 a)最为显著(R2=077),而林地变化较弱;(4)研究区湿润气候环境下,农田和林地年最大EVI与日照时数和气温多呈正相关性,与降雨多呈负相关性,其中以林地EVI与2~4月份日照时数的正相关性较为显著,城镇EVI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相对较弱,更多的是受城镇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