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金泽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对金泽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浮游植物FG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调查期间,该水域整体处于轻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库内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共25组功能群,优势功能群有M、H1、LO、K4组,喜好富营养水体环境,所属种类主要为蓝藻门,以微囊藻属为代表的M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进、出水口分别有7门87种、7门102种,分属于23组、20组功能群,优势功能群分别有5组、9组,两个点位种属相似度超过0.6,达中等相似,共有优势功能群为M、H1、LO、K 4组,主要为蓝藻门种类,M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库内生物密度月变化为280.1162×104 ~1750.7050×104 cells·L-1,出水口生物密度年均值比进水口降低29.78%,但差异不显著,蓝藻的生物密度决定着库内藻类生物密度月变化及进、出水口藻类生物密度年均值的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库内浮游植物解释率为53.59%,占绝对优势的M 功能群,受总氮影响较大且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库内一系列净化措施有一定作用,但受来水影响,该水库仍有水华暴发的风险,需调整库内净化策略,加强净化水质,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立婧  吴艳芳  景钰湘  王聪  张饮江 《环境科学》2012,33(11):3941-3948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项目.于2009年9月~2010年8月研究了桡足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利用CANOCO 4.5软件对桡足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全年共鉴定出桡足类23种,隶属于6科11属.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短尾温剑水蚤(T.brevifurcatus)和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桡足类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16.6)ind.L-1、(0.083 6±0.143 1)mg·L-1.现存量主高峰均出现在7月,次高峰均出现在10月,1月达到最低.1号站点的营养水平最高,沿着水流方向逐渐下降,直至10号站点降至最低.桡足类的Margelf指数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变化格局.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pH、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溶解氧是影响世博园后滩湿地桡足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水源水库是将生态学原理与传统水库管理相结合,通过连续的生物监测,为水库建设合理的生态结构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上海金泽水库为例,于2019—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原位调查,探讨水环境因子、藻类和鱼类对浮游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泽水库3年内共鉴定出浮游甲壳类61种,其中,枝角类29种,平均生物密度为3.8 ind.·L-1,生物量为0.139 mg·L-1;桡足类32种,平均生物密度为4.8 ind.·L-1,生物量为0.445 mg·L-1.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在3年中均为优势种.枝角类优势种的生物密度由DO、TP、Chl.a、WT主导,桡足类优势种的生物密度由DO、WT、TDS主导.浮游甲壳类优势种与藻类优势种的关系显著,其群落结构易受藻类上行作用的影响,第1优势种长额象鼻溞与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  相似文献   
4.
增蓝剂溶水后降低水下光照度,减弱入射光中370~440nm和530~680nm波段透射光.分析增蓝剂在0.1,1,5mg/L浓度及0.4,0.7,1m水深条件下,对自然水体原生藻类生长抑制效果,并测定其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在增蓝剂作用下水下光照度衰减明显,衰减系数(k)从0.25m-1增至0.7m-1.水深为0.4,0.7m时,增蓝剂抑藻效果显著(P<0.05),0.1,1,5mg/L浓度对藻类抑制率在第6d后迅速上升,在15d后稳定在65%以上,增蓝剂在0.4m水深抑藻效果较好.当水深至1m时,21d抑藻效果较差.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增蓝剂对斑马鱼96hLC50为442.8 mg/L.  相似文献   
5.
2012年对上海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逐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141种,隶属6门62属。以硅藻为主,共43属110种,占物种总种类的78.01%。该水域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为(37.86±39.79)×104cell/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该水域常见种。从水质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大洋山近岸水域水质总体属于轻中污染。冗余分析(RDA)表明对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是悬浮物浓度、盐度、水温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6.
于2021年调查了西藏柴曲藏布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摄食功能类群的组成,运用群落状态指数(IICS)定量评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态,并采用PLS模型、Spearman秩相关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与浮游生物各类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柴曲藏布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为收集者、撕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大多为EPT种类(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群落状态指数的站点间差异不显著.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与后生浮游动物的生物密度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与浮游植物之间无相关性,并且受水温、总氮、电导率、海拔、溶解氧浓度、总磷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