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8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6月15日,荆门分公司联合二车间彩旗飘扬,横幅招展,一场以宣传安全月为主题的"发展安全,提高技能"的岗位练兵活动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培养提高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技能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本文以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建设为起点,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强化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技能素质的具体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3.
4.
外来务工人员,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和异地就业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受条件限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一技之长.笔者认为,善待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他们的立身之本--就业问题,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5.
技能劳动者是指在生产或服务一线从事技能操作的人员。其技能水平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确定。按照我国一贯的分类标准,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是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凌鹏 《劳动保护》2006,(12):44-44
近年来,安庆石化针对石化行业生产特点,对化工事故进行研究、剖析,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全员安全技能培训,强化了企业的安全基础、基层工作。  相似文献   
7.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是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和能力支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生产岗位、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技能类型和不同的工作经历,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使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能够达到员工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目的,笔者认为重在区别对待,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要从培训工作量、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进行分类组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意识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培训等。要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应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力戒老生常谈,以此来提高学员参加培训的兴趣。学员们才能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从而实现培训的目的。针对目前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现状,笔者就该项工作的创新思路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不断更新内容内容要新,就必须紧跟形势。首先应列入培训范围的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胡总书记的指示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此,培训班应对这…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正确地思维、才能、胆识等。那么,这些因素的前提和重点是什么呢?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当是思维方法,尤其是安全思维方法,又称安全哲学.实为安全培训教育的灵魂,也是“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是江西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又很不寻常的一年。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总结2003年工作时讲的那样,“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政府的一系列劳动保障方针政策。全省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启动,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陆续出台,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