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4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农药的生物积累直接影响其毒性,但是手性农药在生物体内的选择性积累过程仍不明确.本文在恒定环境水浓度的条件下,开展手性农药氟虫腈的外消旋体及其对映体在底栖无脊椎动物夹杂带丝蚓体内的生物积累实验.在96 h和72 h的吸收和消除实验过程中,测定生物体内的氟虫腈的外消旋体和对映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构建毒代动力学模型,获取吸收和消除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夹杂带丝蚓对R-氟虫腈的生物浓缩因子(1981 L·kg~(-1)脂肪)比对S-氟虫腈(1748 L·kg~(-1)脂肪)更大.R-氟虫腈和S-氟虫腈的吸收速率常数相当,分别为311±11 L·kg~(-1)脂肪·h~(-1)和313±13 L·kg~(-1)脂肪·h~(-1),而R-氟虫腈的消除速率常数小于S-氟虫腈,分别为0.157±0.006 h~(-1)和0.179±0.008 h~(-1),因此相对较慢的消除是导致R-氟虫腈在夹杂带丝蚓体内更高生物积累的主要原因.研究说明毒代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阐释手性外源物质在生物体内选择性积累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有毒气体危害区域划分之临界浓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研究毒物伤害准则进而界定有毒气体危害浓度,对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后的危害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即时有效的减轻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最后,以氯为例,对比其在不同伤害准则下危害区域划分临界浓度标准值,数值差别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选择最适当的标准来划分危害区域.  相似文献   
3.
用光、电镜方法研究了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位于背鳍棘两侧纵沟内的毒腺组织周围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的鞘膜包绕,该鞘膜钝性剥离后可见内面光滑,有Ⅰ型和Ⅱ型毒腺细胞的痕迹.而毒腺组织内下侧与毒棘的骨组织相连处结缔组织疏松,有许多小的梭形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及周围有新形成的幼稚腺细胞,其组织结构类似Ⅰ型毒腺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该区域的结缔组织中除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成分以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细胞单核,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发达.在不同的细胞内有形态和数量不同的类似溶酶体样物质,其内涵物类似Ⅰ型毒腺细胞胞质结构.推测毒腺组织内的毒腺细胞的发生与腺体下内侧的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有关,Ⅰ型细胞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4.
福建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经济贝类于2003年5月.10月进行每月1次的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均未检测出PSP;DSP于7、8、10月在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体内检出,其中10月检出DSP含量为10Mu/100g,超标。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在不同溶液酸度、不同离子强度和Ca~(2+)/Al~(3+)比下,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酸度增加,离子强度减小时,铝的毒害作用增大。钙对铝毒有明显缓解作用,当Ca~(2+)/Al~(3+)增大时,铝的毒性减小,但其缓解作用与铝浓度有关,当铝浓度增加,钙的缓解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了S=30和S=20时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发现,遥有机磷农药在低浓度时出现一定限度的促生长作用;容易进攻细胞膜的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致毒性相对较强;此外,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大小不含有苯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8.
西加鱼毒的毒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加鱼毒是主要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000人受到西加鱼毒的影响,本文了西加鱼的毒素成分和性质,介绍了西加鱼毒不的毒素来源,总结了可稷累西地的鱼在别,说明了西加鱼毒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论述了西加鱼毒对人体的危害和引起 症状。鉴于西加鱼毒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应积极开展西加鱼毒的研究,加强海产品的检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西加鱼毒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鱼类为试验材料,对五种化学品(TNT废水,DE添加剂,N_-,503,松根油,“孑孓灵”制剂)进行了毒性试验和评价。结果表明,TNT废水对鲫鱼的96小时的LC_(50)值为2.1mg/L,而且还引起鱼的肝组织细胞的胀肿等病变;DE添加剂对草鱼种的96小时的LC_(50)值为6.1mg/L;N-503(纯品)、工业品和N-503加煤油对白鲢鱼种的96小时的LC_(50)值分别为0.2,0.8和1.26mg/L;松根油,丁黄药对麦穗鱼48小时的TLm值为27.8mg/L和222mg/L,松根油和丁黄药混合液的毒性呈现协同作用;而“孑孓灵”制剂在100mg/L浓度下还没有明显的急性中毒性状。  相似文献   
10.
环境荷尔蒙物质及其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齐文启  孙宗光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31-533,536
介绍了环境荷尔蒙物质的种类,致毒机理培的分布情况,并对ppt,ppq量级的超微量环境污染物质主要是二恶英物质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对监测分析今后的发展,如解决监测信息代表性,多种有机成分同时分析技术,污染综合指标监测及二恶英类物质的监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