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1 前言 天津铁路分局所属天津、唐山两个水电段有给水所49个,155台套水泵电机(总装机容量3149kw),负责分局各客运站客车上水和各单位生产、生活、消防等不间断供水任务。为提高给水设备运行质量和控制水平,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支出,分局2001年安排技改投资,在天津水电段开发研制了给水所扬水系统软起软停控制装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链条锅炉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用分层给煤燃烧装置。该装置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在相同状况下,改造前后相比较效率可提高10%以上,灰渣含量可降低10%。  相似文献   
4.
铝和铁共聚物的组成与结晶形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扫描电镜对铝,铁均聚物与共聚物样品的观察,不同Al/Fe的能谱点测定,其晶形貌象进行了比较,并探讨其共聚合作用的机理,为深入研究铝,铁无机共聚合物特性及絮凝效能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城市给水网系统的故障风险评价决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小割集方法是评价网络系统可靠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最小割集理论在城市复杂给水网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建立了城市给水网系统的故障风险计算评价决策模型,并通过自行编制的程序,进行了相关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割集方法的城市供水管网故障风险评价决策技术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水中氮磷的去除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用给水厂的两种污泥在3种烧结温度下制备陶粒,并进行陶粒同步吸附氮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下平流沉淀池湿污泥制备的陶粒吸附氮磷的综合效果最好。该陶粒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H为7时,陶粒同步吸附氮磷,对氨氮的吸附量可达0.650mg/g,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达0.706mg/g。可见,给水厂污泥陶粒同步吸附氮磷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在乎     
我,是万物生命之源,我就是大海。但不知你是否在乎我。  相似文献   
10.
误食土壤是污染物(如多溴联苯醚)人体(主要是儿童)暴露的重要途径,人体消化道内污染物吸收的生物可给性是针对此种暴露方式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体外消化实验模拟3种不同有机碳含量的天然土壤中典型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BDE-99和BDE-153)在胃和小肠消化液中的释放,验证部分消化释放的多溴联苯醚因消化残留固相表面的再吸附造成低估实际生物可给性,并通过不同水土比的拟合计算予以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消化率普遍高于校正前;就不同土样而言,BDE-28、BDE-47、BDE-99和BDE-153在不同初始暴露浓度条件下平均提升比例范围分别为14.3%~42.3%、11.1%~32.1%、4.9%~12.3%和0.0%~7.7%.因此,未经校正的消化率会显著低估PBDEs消化道内的生物可给性,尤其是低溴代组分及PBDEs初始浓度较高或高TOC含量的土样.校正后BDE-28、BDE-47、BDE-99和BDE-153的消化率分别维持在21.9%~54.7%、18.8%~43.1%、13.4%~27.2%和9.3%~19.9%.此外,PBDEs的消化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 KOW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TOC含量及PBDEs初始暴露浓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尤其是高溴代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