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阳 《中国安防》2008,(3):32-34
诚信即诚实守信用,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儒家认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主张真诚待人,诚实敬业,恪守信用,讲求信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商业形象,是良好的商业信誉.  相似文献   
2.
王凯 《环境教育》2009,(4):20-20
环境文化是博大的、丰富的、悠久的。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源的理论,都包含了朴素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先秦的家庭教育,是阐扬中国"家庭的精神"的伟大开篇。人、敬、行、和是先秦家庭教育哲学的四要素,在先秦家庭教育逻辑结构层次中,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生生不息"是家庭教育的本体形态;敬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慈孝友悌"是家庭教育的实质内容;行是家庭教育的途径,"推类演绎"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是家庭教育的指向,"欢欣和合"是家庭教育的至高理想。先秦的家世传承之道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调控四个方面,分析“天人合一”观巨大的道德指导价值,并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出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为何西方的车轮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越来越少最后竟至于无?为什么驾车的动力从常乘的四马到牛羊驴骡,最后竟沦落到让人来做牛做马?为什么中国的车文化不进反退?为什么中国的车文化会由先秦时期的繁荣昌盛的峰巅而跌入低谷?秦汉混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道路扩张延长,车文化理应较前有更大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20世纪上半期学校教育内容变革与中小学生阅读导向变化的基础上,以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传统经典阅读运动与论战为着眼点来探讨中国现代化转型期间阅读的变化,揭示现代阅读转型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主张"仁礼"教育与"仁政"治国,而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以法律民。前者是一种"柔性教育",它主宰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取得了空前绝后的伟大成就。后者是一种"刚性教育",其法治思想在今天仍然大行其道,包括学校的教育管理。但律令若滥施,就可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束缚。因此,学校在施行"刚性教育"之时,应该学习儒家的施教形式,倡导"仁化教育""柔性教育",这样才更符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8.
火灾是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的。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阻止火灾的焚掠,同时也为了生存的需要,便开始了火灾的防范和治理工作,探索出了不少防火技术,其卓越程度,令今人无比惊叹和敬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肇端于先秦。在先秦时期,德刑观是治国理政的重点和核心。从本体论的维度看,由天人合一的理念生发出了春夏有赏、秋冬行刑的德刑观;从人性论的维度看,性善与性恶决定了德刑观的不同指向;从法伦理的维度看,刑罚尚中体现了德刑观的价值取向;从实践论的维度看,明德慎罚凸显了政法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调适;从教化论的维度看,儒家的礼乐教化和刑教等教化理论构成了德刑观的社会矫正内核;从影响论的维度看,明德慎罚、德礼刑政的先秦德刑观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治国理政观念及制度设计还深刻影响着秦汉直至清末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的政治和法律体系建构,成为秦汉以降中国封建社会德主刑辅、德刑兼施政法理念的型范。  相似文献   
10.
孔子回来了     
最近几天,人们突然发现,在历史博物馆北侧门前,面向长安街,矗立着一尊九点五米高的孔子雕像.毫无疑问,这是具有重大文化与政治象征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