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618篇
安全科学   332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200篇
综合类   1612篇
基础理论   289篇
污染及防治   238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性能,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3种抗减震措施下隧道不同监测点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衬砌结构PGA及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相比于工况1,工况2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0.54%~81.10%,边墙收敛减小13.92%~78.77%,衬砌结构PGA减小31.42%~72.02%,最小安全系数增加18.04%~66.13%;相比于工况1,工况3结构拱顶沉降减小3.04%~18.02%,边墙收敛减小4.70%~32.00%,PGA增加13.95%~27.4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7.49%~30.99%;工况4即“减震层+SFRC衬砌”刚柔并济法,相比于工况1,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8.46%~83.98%,结构边墙收敛减小17.54%~85.47%,PGA减小30.00%~69.9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47.95%~83.56%;4种工况抗减震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4>工况2>工况3>工况1。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抗震设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含砷尾矿在生物氧化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含砷(As)酸性矿山废水,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亟需系统性明晰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As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含砷尾矿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As的迁移转化规律.以高砷尾矿(As含量>20%)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初始pH条件(1.2~2.8)和固体浓度(2.0~10.0 g·L-1)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的生物氧化受初始pH值和固体浓度的显著影响.As的生物氧化效率随着初始pH或固体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初始pH值2.0时,观察到As的浸出率(高达92.94%)比其他初始pH条件高.在固体浓度8.0 g·L-1时具有最优的As浸出率(高达93.24%).在所有初始pH和固体浓度条件下可以发现生物浸出前期As的浸出效率快速上升,而生物氧化中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生物氧化后期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微生物活性变化和黄钾铁矾的形成有关.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氧化释放的...  相似文献   
3.
叶智新  任刚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798-2807
为探讨改性碳纳米管(CNTs)对砷的吸附特性,采用化学修饰对CNTs进行了改性。将CNTs先后进行氧化和酰胺化处理,并与聚苯胺反应,得到酰胺化/氧化碳纳米管-聚苯胺(NMCNTs-PANI),利用SEM观察、比表面积测定、含氧含氮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分析对改性前后CNT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MCNTs-PANI在不同反应体系对As(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MCNTs-PANI总孔容和平均孔径均有所增加;表面含氧含氮基团增加;初始pH对吸附量影响较显著;共存阴离子对吸附量影响可忽略不计;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证实该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NMCNTs-PANI通过表面吸附-化学诱导作用可较好地去除水中As(Ⅲ),是一种优良的含砷污染水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MBBR)和厌氧生物滤池(AF)组合工艺处理高氨氮农药废水。考察了HRT、pH和DO等工艺条件对SMBBR-AF-SMBBR组合工艺运行稳定期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 408~7 440 mg/L、ρ(NH_4~+-N)为160.21~433.84 mg/L、TN为208.27~537.65 mg/L、HRT为8d、pH为8.0、DO为4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平均COD为342 mg/L,COD去除率达92.3%;ρ(NH_4~+-N)小于4.0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9.2%;TN小于50 mg/L,平均TN去除达83.0%。出水各指标均优于原A2O工艺出水。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6.
1前言当今世界,新技术、新材料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其中,高性能纤维材料异军突起,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环境保护、现代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向依赖技术引进的中国化纤业正迎头赶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高新技术纤维纷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国产化,  相似文献   
7.
8.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低碳氮比废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强军  张宏星  陈芳媛 《环境科学》2020,41(10):4661-4668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2,而B则由4逐步降至2.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其后的稳定阶段,B反应器COD和NH4+-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完全硝化;而A反应器COD去除率仅80%左右,虽然NH4+-N去除率最终也达到90%以上,但仅实现短程硝化.在冲击负荷阶段,A和B反应器COD去除率仍维持在80%以上,但是NH4+-N去除受到很大冲击.A反应器NH4+-N去除效率恶化,B反应器仅实现了部分硝化.整个运行过程,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受到的影响不大,A和B反应器的污泥容积指数(SVI30)分别维持在60 mL ·g-1和75 mL ·g-1左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在5g ·L-1和3.7g ·L-1左右.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反应器相对于A反应器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B反应器具有更高丰度的Zoogloea属,在颗粒中能产生更多的胞外蛋白促使颗粒结构更稳定,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上结果表明,与C/N为2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C/N为4的系统脱碳硝化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医疗废物焚烧飞灰(MWIFA)富含高浓度的氯盐、碳组分、重金属和二噁英(PCDD/Fs),已被列入我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管理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医疗废物焚烧飞灰处理处置的综合研究较少。介绍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化学药剂稳定法、水泥固化技术、热处理技术、水热处理技术和浮选技术等多种飞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上述后3种技术用于处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和二噁英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