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材行业环境标志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200多家企业的55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其产品涵盖了建材行业的涂料、人造板、粘合剂、家具、卫生陶瓷等方面.这必将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应对与环境相关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实现全球与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未来拥有更多碳减排空间和先进碳技术的国家将在全球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气候变化政策的主要推动者欧盟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三方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争夺将更加激烈。欧美推动的碳关税政策已成为大国气候博弈的有力工具,如何在大国气候博弈中破局成为中国制定气候战略和减碳政策的重点。该研究利用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欧盟和美国对进口产品施加碳关税政策进行大国气候博弈为假设,设定八种可能情景,对中国受到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欧美推动的碳关税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福利出现损失,同时对碳密集型商品出口有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对整体减排影响较为微弱。(2)欧美的碳关税政策对于欧美自身的碳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行为。(3)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的碳排放。(4)中国政府需谨慎对待对进口商品施加碳关税的反制措施,其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建议中国采取出口退税政策主动缓解碳关税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采用递归动态方法,全面分析美国在2020年针对中国和印度等未实施减排限额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较显著冲击,将导致中国产品贸易流向、贸易结构和生产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其中,化学橡胶及塑料制品、机器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加工产品等隐含碳含量高且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的部门出口将较大幅度下降,生产遭受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与这些产业部门紧密相关的上游资源产品等部门因需求降低也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其他产业部门则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和产出将有所增长。虽然美国实施碳关税能降低中国及全球碳排放,但是作用非常有限。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国家需要防范美国碳关税所导致的贸易和经济风险,并特别注意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采用碳关税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可以考虑基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原则在国内主动实施碳税,以应对碳关税的实施;同时,需要加强在不同情景下中国主动征收碳税以应对碳关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斌 《中国安防》2020,(3):18-21
一、引言中国市场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增长向平稳缓慢增长过渡的阵痛期。近年来,欧盟、美国多次对中国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2018年特朗普政府持续发力,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战,通过对中国输美货物加征惩罚性关税,并在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近20年的发展红利离不开WTO框架内对外贸易的优惠待遇,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促使中国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策略的改革。得益于中产阶级规模的的迅速扩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第十三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形势转好的基本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碳关税”在国际上成为热门话题。个别国家热衰制定包含“碳关税”条款的法案,也有国际组织提出“碳关税”可适用于国际贸易规则。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6.
WTO的基本原则是在继承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而来的。源于1994年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历次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最主要的原则有: 1.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 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也给予所有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最惠国待遇是指签订双边或  相似文献   
7.
哥本哈根会议上碳关税引发热议,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讨论的焦点.本文从碳关税的内涵出发,梳理了有关碳关税问题的已有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对征收碳关税情况下进口国、出口国的福利以及全球福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进口国征收碳关税能提高本国福利水平,减低出口国的福利水平,但福利变化程度取决于进口国国内碳税、出口国是否征税国内碳税、进出口国国内碳密集度水平等情况.进一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公共品,用全球福利最大化代替进口国福利最大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最优碳关税的确定方法,认为最优碳关税取决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值,由出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的差异与进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差异的比值来决定.温室气体减排是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碳关税仅仅拉开了以气候变化之名进行国际贸易保护的序幕,如何有效地将国际气候变化规则纳入国际贸易利益的维护中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到2010年元旦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减让关税义务全部履行完毕。然而,就在前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了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10%至16%的高额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实施的最大制裁案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什么还会遭受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呢?  相似文献   
9.
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碳关税政策将冲击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40种工业产品的出口贸易额、经济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进而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了碳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和增加值分别为22 486.0亿欧元和17 658.0亿欧元,并隐含了18.1亿t碳排放。我国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电、化学品、家具、服装等制造业终端产品,出口较少的产品主要包括多类金属矿石和化石燃料。我国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为0.6 ~ 7.5kg碳/欧元,有90%类别的产品碳排放强度高于发达国家。当欧盟、所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所有贸易伙伴分别对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征收碳关税时,我国每年分别要缴纳112.4亿、480.5亿和1123.0亿欧元碳关税,贸易经济收益将分别下降0.6%、2.7%和6.4%。对此,我国亟须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着力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能力、完善全国碳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防范外贸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欧盟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目的从表面上看是应对气候之需,实则是为了恢复经济并抢占全球气候规则制定的先机,国际上对其实施进程持有较大的争议。文章阐述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及财税机制因该机制的出台所面临着的紧迫局面,建议我国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杜绝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加快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碳税立法,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工作,以期加快碳减排的进程,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