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52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95篇
综合类   1731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386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优化系统的分析,指出了该系统一些易被人们忽视的特征:①水资源优化系统只是整个资源优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大型性、整体最优性、等级层次性、相对独立性等诸多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将其置于资源优化系统中去考察。②该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必须应用动态规划法去处理它。③水资源优化系统中的多目标间存在各种冲突,显然协调冲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文中提出三种冲突-协调方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推进ISO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促进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平,凡符合本条件的可列入ISO14000国家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4.
可持续旅游是 8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的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想。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拓展深化 ,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并作为跨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可持续旅游的由来和对可持续旅游内涵实质的界定角度出发 ,结合可持续旅游实现途径的探讨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对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为景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战略性构想 ,以期能对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区域集群、区域竞争、区域创新、学习区域等新特征,给区域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域发展需要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同样需要创新。本文从新公共管理、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核心竞争力、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区域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问题的评价分析,提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应按本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特点,实施分区域、按行业、有重点地进行管理的防治战略。并建议我国环境管理在以城市和大工业为重点的同时,及早将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切实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7.
8.
为深入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并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我国已有超过半数的高级人民法院相继推行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本文在分析现行改革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各地在实践中大多存在着改革依据合法性不足、管辖规则具有其固有局限、审判制度调整尚存困难等共性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国应从加强法律依据供给、合理设计管辖规则,以及进一步加强制度衔接等方面着手,力争早日迈过上述"三道坎"。此外,我国有必要及时对各项改革举措进行质效评估,并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有关规则予以固定和细化,唯此,方可确保我国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朝着有序化、法治化之路迈进。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我国的规划体系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语境,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已从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协调。如何将基于“三生空间”概念的传统国土空间认知提升到丰富文化脉络、生态特征、生活基础的复合魅力国土空间,如何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侧重,杜绝对单一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是国家和地方面临的共同重大主题。结合国土空间在历史与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表征和形成原因,在回溯空间认知过程、反思空间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魅力国土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魅力国土空间的关注焦点,从区域发展平衡、管控弹性调整、空间要素流动、发展目标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魅力国土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28-141
位于新疆南天山和硕县北部的景汗花岗质岩体,为研究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岩体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次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311.3±4.4) Ma~(297.2±4.2) Ma,属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SiO_2含量为54.20%~74.22%,全碱(ALK)为5.12%~9.25%,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A/CNK值为0.77~1.07,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REE为(44~288)×10~(-6),(La/Yb)_N值为1.83~44.75,表明轻稀土元素富集较为明显。δEu值为0.54~0.93,整体表现为弱亏损特征。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过混合作用。该岩体形成于塔里木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阶段,属于碰撞-后碰撞构造环境,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在晚石炭世最终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