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地铁系统已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为提高政府应对地铁系统突发恐怖袭击事件的应对和紧急处置能力,通过对我国各市地铁系统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对地铁典型恐怖袭击案例的剖析,详细阐述地铁系统反恐怖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思路、特点和重要作用,重点探讨对指南中的突发恐怖事件的分级分类和应急处置等方法,通过编制该指南的研究,为城市地铁系统反恐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在境外恐怖组织的操纵下,5名恐怖分子携带武器和爆炸装置秘密潜入柳州,密谋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前夕,实施恐怖爆炸,以制造社会影响。6月16日x时许,恐怖分子驾驶一辆面包车进入龙城化工厂,在氨合成车间安放爆炸装置。x 时,当恐怖分子驾车离开化工厂时,遭到门卫盘查,恐怖分子开枪打死1名门卫、打伤2名职工逃离现场,随后遥控引爆器,氨合成车间发生爆炸,导致大量氨气泄漏。柳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  相似文献   
3.
4.
美国众议院议员兼众议院运输与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DonaldYoung指出,生物统计学技术能用来改进雇员身份验证和出入口授权、旅客身份验证和飞行员身份验证。生物统计学技术加入现行的入口控制系统和安全程序中能够有效地防止有人利用丢失的、偷来的或伪造的徽章非法进入机场,防止处于监视名单上的恐怖分子企图利用假身份证得到合法证件和防止恐怖分子假冒飞行员、其他机组人员或空中交通管理人员混入机场。  相似文献   
5.
长期处于敌视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的以色列,由于重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及技术装备支持反恐行动,重视反恐科技的研究与发展,因此在反恐和低烈度冲突领域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成果。随着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催生出的新型产业——反恐科技产业也在不断形成和壮大。“911”事件导致许多国家产生了对反恐技术手段和装备的需要,也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更促进了以色列反恐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5,(12):7
今年十月.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广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公司进行了一次反恐与核应急联合演练。  相似文献   
7.
日本最主要的反恐力量包括警视厅特种急袭部队(SAT)、警察刑侦特别侦查班(SIT)、警察机动队枪器对策部队、陆上自卫队第一航空队、海上保安厅特种警备队、陆上自卫队特殊作战群、海上自卫队特别警备队和东京警视厅机动队。  相似文献   
8.
我的感悟     
十年前,如果你告诉我,要把首相任期内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对外政策上的话,我一定会觉得惊讶,略感震惊,而且从政治角度而言还有些担心。即使在今天,我们大家竞选重要职位时都会把焦点集中在一些国内问题上,“对外”政策不但很少能够赢得选票,而且还容易丢失选票。然而现在,事实是我们作为领导者被迫逐渐地从国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应对在核反恐以及核应急中屏蔽体对放射性核素的监测和识别干扰,对金属材料屏蔽体的放射性核素屏蔽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选用三种不同壁厚、材质的金属作为屏蔽体,探测它们对同一放射源的屏蔽作用。结果发现研究中的几种金属材料屏蔽体对200 ke V以下的gamma射线均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尤其对于低强度射线,经屏蔽体后几乎无法检测到。同一材质金属,其屏蔽性能与壁厚成正比,但是4 mm铝筒的屏蔽效果比3 mm钢筒的屏蔽效果有时候还差。结论在实际场景放射性核素探测识别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材质和不同壁厚的屏蔽体对射线的吸收影响,从而快速检测和识别放射性核素。这对核反恐和核应急过程中的监测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自"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满足急聚增强的重要场所设施,以及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安防需求,防爆安检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核探测、热中子、毫米波、太赫兹等技术纷纷登上了防爆安检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