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倪明 《绿叶》2012,(6):90-96
"环境主义"作为与科学生态学相对的人文生态学,并不存在一个共有的范式,甚至可以说,它不过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大杂烩,除了"我们要解决环境问题"这一点之外,并无更多的共识。因此要把环境主义的光谱完整地描绘出来并非易事。所幸的是,戴维·佩珀的《现代环境主义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一书几乎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行政管制力量放松、回归市场规律的结果,我国电视的商业化、娱乐化、民生化现象突出。电视,作为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向来是权力角逐的舞台,这些权力包括意识形态、商业资本权力和社会风尚等等。本文认为,在商业化、娱乐化、民生化的背后,是电视权力的强化和匿名化,而非弱化。故而,对于电视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麦文彦 《绿叶》2010,(8):96-105
环境公正从孤立事件发展成学术争论到规模运动,现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并由美国一国扩至世界多国。不过.环境公正虽有十分必要.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社会框架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在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的冲突变得日趋严重和频繁的中国,环境公正尚未得到政府、主要环境NGO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一点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看好中国     
王小东 《绿叶》2010,(1):17-26
左派右派都是意识形态先行.不看事实.夸大西方的力量.夸大中国的问题.根本无助于认清中国和世界的走势。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中国外交在进步,这得益于漫长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中国政治的改善.不大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剧烈的变动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惟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回归先秦:质朴、尚武、追求效率、做工细致;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古典和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不是颓废的缺乏创造力的现代派、后现代派。  相似文献   
5.
左煜烇 《绿叶》2012,(1):101-107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不能承受之重,并且早已燃起了中间阶级的无明业火。然而,各种偏执、激动和极端的批判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传统或西方的生态景观的浪漫想象亦不能代替理性的分析。也正因如此,对于环境问题的著作,我更喜欢阅读社会科学风格的著作,而对各种所谓悲天悯人的诗人式随想一向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6.
众说纷纭"河长制" 2007年春天,太湖蓝藻爆发并引起了供水危机之后,无锡市于当年8月开始了流域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尝试.由于这项尝试被赋予了一个新鲜而又通俗的名称并且于近期在云南、湖北、河北等地推广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是众说纷纭的"河长制".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政治经济结构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随着扶持国产电视剧政策环境的形成和资金来源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该产业的发行与播出体制以及受众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宣传部门的意识形态导向、不断调节的政府监控体制、资本的利润诉求、电视剧制作与播出者的能动性以及转型社会中活跃的电视观众,共同创造了一种动态的、高度复杂与多面向的电视大众文化,使电视剧成了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媒体产业形态与意义生产场域。从《渴望》到《蜗居》,电视剧市场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阶级与阶层关系重构和意识形态整合,并呈现出日趋明显的中产阶级文化优先取向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偏颇。在此语境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色与基础、电视剧中的"人民大众"立场到底属于什么等问题已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是指掌握了国家权力、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主张的意识形态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保持自身结构上的稳定,能够发挥正常功能并免遭来自国家内部或外部异质意识形态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确保执政党意识形态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广泛的影响性、间接的强制性、内容的综合性、鲜明的时代性等特征。切实维护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利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便于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可以保障个体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巩固政治合法性和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发展逻辑可以通过四维向度来把握,即意识形态的政治学维度(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学维度(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学维度(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心理学维度(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演变中,既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有马克思的"在场",马克思深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民族团结画出最大同心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强大"体现。党的自身建设质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宣传媒介传播效果和人民群众的素养,这是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要素构成。因此,要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战略,以建设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