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与常规方法不同,根据全国58个基准气象台站10年的日记温度湿度数据采用每天2点、8点、14点、20点的4次数据统计了各台站3种临界相对湿度(80%、70%、60%)时的年润湿时间,并对比分析了24次(每天整点)数据的统计结果。研究表明:从这两种数据所统计的相应有效年润湿时间非常接近,而且随着临界相对湿度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证实了采用4次数据统计年润湿时间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全国550多个基本气象台站所上报的4次温度湿度数据来研究全国润湿时间分布规律,为评估我国各地的大气腐蚀等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斜板除油、快速过滤和润湿聚结组合技术设备,对焦化乳化废水进行破乳除油试验。试验表明,焦化乳化废水经处理后,水质变清,石油烃去除率99%,焦粉去除率90%,CODcr去除率75%,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湿式除尘装置对炭黑颗粒物的去除效率,通过向吸收液中添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吸收液对炭黑的润湿性,投加絮凝剂使进入吸收液的炭黑颗粒发生凝聚和沉降,从而使吸收液得以循环利用。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为主,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和壬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分别复配,筛选出复配效果最好的一组复配液;然后投加絮凝剂,探讨絮凝剂的加入对吸收液中炭黑颗粒物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EO-9浓度为0.05mmol/L,TX-10浓度为0.09mmol/L时,吸收液的表面张力最小,为36.75mN/m;投加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浓度为100mg/L时,经15min沉降,炭黑的沉降率可达88.1%,上清液中悬浮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36μm。  相似文献   
4.
煤层注水过程分析和煤体润湿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煤层注水过程中水在煤体中的运动动力和过程,用界面化学理论分析了煤体表面的润湿过程,得出了煤体能够自行润湿的条件,即润湿过程的润湿功必须为正,同时得出了各种润湿过程的判断依据.根据上述理论分析,阐明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润湿机理,为煤层注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润湿时间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其环 《环境技术》2003,21(2):18-20
根据日记相对湿度曲线,本文采用了五种方法统计江津地区1998年逐月的润湿时间;五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1)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不同,方法2、方法3相邻两点间隔1h,方法4、方法5相邻两点间隔6h;(2)若相邻两点的相对湿度值一个高于80%,另一个低于80%时,则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从低点到高点相对湿度低于80%的时间,方法1直接从曲线读取,方法2、方法4则从相邻两点的相对湿度值计算获得,方法3、方法4则取相邻两点间隔时间的一半。方差分析表明五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直接利用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全年每天2、8、14、20点的相对湿度来统计润湿时间。  相似文献   
6.
聚结除油性能及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几种聚结填料除油性能的对比试验,探讨了聚结机理.结果表明,填料的空间构成形式对聚结除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当润湿聚结机理和碰撞聚结机理同时存在时,聚结效率可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并推荐亲油性的规整填料为首选聚结填料.  相似文献   
7.
8.
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敏  杨昌柱  闫莉 《交通环保》2004,25(1):26-28
以镀锌板为基材,表面涂覆涂料A,开发出了新型聚结板材并应用于波纹板聚结除油器,同时对除油器的局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可除去30μm以上的油珠。尽管所配原水中的油为密度大(0.895kg/L)、难分离的润滑油,在进水含油量从20~300mg/L波动大的情况下,出水一直稳定在15mg/L以下,一般为10mg/L左右。  相似文献   
9.
浮升—聚结油水分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当今国内炼油厂油水分离技术,指出强化重力法污水除油过程的两种途径;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型式浮升-聚结油水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有关技术参数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和测定35个矿区煤样品的化学组成、结构参数和润湿接触角,构建了以13个影响因子为输入参数和以接触角为输出目标的3层BP人工神经网络,并利用该模型估算煤尘润湿接触角。结果表明,隐含层节点数为19时,接触角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0.957,平均相对误差为4.59%,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