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海水中的同位素组成受海水pH控制,海洋生物碳酸盐形成过程中海水的主要以B(OH)4-形式进入碳酸盐晶格,该过程不产生同位素分馏,因此海洋生物碳酸盐的同位素组成能够反映海水中B(OH)4-的同位素组成,进而指示当时海水的pH值,再根据海水与大气间CO2溶解平衡关系可以间接获得当时大气CO2分压。最近十多年来成功地运用生物碳酸盐同位素研究了过去20 Ma以来不同时间段古海水pH演化历史以及大气CO2分压的变化历史,使得同位素成为研究古气候的新方法。由于大气CO2分压对海水pH变化的响应非常灵敏,必须对各参数的取值进行严格的论证,而且模型本身的合理性及精确性也要进一步讨论。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同位素-pH方法的理论模型以及近年来运用该方法研究古气候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对模型本身的研究进展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锰含量的测定结果和土壤缺乏、锰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川西北草原土壤中、锰的有效性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全全锰含量丰富分别达166.0ppm和736.6ppm,但有效和锰的含量仅分别为0.45ppm和5.11ppm,土壤缺乏和锰比较普遍.为该区推广施用、锰微肥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制的聚硅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BA)对靛蓝废水进行絮凝处理,确定了絮凝剂最佳投药量和相应的废水pH值。经絮凝处理后,靛蓝废水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64%,脱色率可达90%,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业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PSBFA)。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水玻璃的胶凝时间、Si/Al物质的量比、的浓度、熟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硅铝铁产品应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硅铝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2~4,Si/Al物质的量比在1.0左右,的浓度为0.02mol/L,熟化时间为5d左右。絮凝应用实验表明,聚硅铝铁对于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与传统混凝剂硫酸铝和市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SBFA的具有投加量少、沉降速度快、絮体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的吸收情况,为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采集作业工人班后尿液样品、上班8h的空气颗粒物样品以及24h饮食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作业的原料工段工人班后尿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摄人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成品工段工人的班后尿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摄人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吸收率的分析表明,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以镁矿形态存在的吸收率仅为8.12%,而对以酸或者砂形态存在的吸收率约为74.2%,说明空气颗粒物中以镁矿形态存在的不容易进入人体血液,被人体吸收,而酸或者砂尘较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6.
压力、回收率、p H值、温度对NF90纳滤膜去除酸性模拟含废水中的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一定时,除率随回收率的升高而降低,回收率一定时,除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p H在3~5时,除率随p H值升高而降低;温度的升高将使除率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NF90纳滤膜除率为20%~40%,采用NF90纳滤膜方法除还需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7.
泥是环境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其治理问题。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泥综合利用技术的进展,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择DSA电极中的钛基掺金钢石膜电极(Ti/BDD),用于制革综合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压、电解质、pH值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压为8.0 V,电解质(NaCl)浓度为2.0 g/L,pH为4.0,电催化氧化处理2 h后,废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0.3%,BOD/COD为0.45,比能耗为35.34 kWh/kg COD,电流效率为37%。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辽宁省特有污染因子、钼的污染现状及加强排污监管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定、钼排污收费标准对完善排污收费标准和强化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度影响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生化反应速率,而高寒地区由于常年低温,常规处理方式是否能有效去除该地区污染物仍有待研究。基于此,选用选择性螯合树脂处理某高寒地区超标地下水,通过现场中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及效果,采用FTIR、SEM和BET表征探究树脂除机理。结果表明:16 BV/h(BV:树脂床体积,1 BV=22.5 L)的进水流速适用于该工程,此时的出水水质可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树脂柱的穿透点为871.11 BV,树脂的交换容量为3.58 mg/g;树脂再生水中浓度为342.81 mg/L,可用作产品生产原料。树脂除后,树脂表面羟基官能团含量和孔容减少,且表面出现明显的褶皱,说明树脂对的去除过程包括颗粒内扩散和螯合过程。该试验结果可为高寒地区超标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