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利用生物指示物(鳙鱼)对丹东地区鸭绿江水体中的铅、镉污染进行监测,采具鳙鱼-碳化酸溶-电热原子光谱法对丹东鸭绿江流域鳙鱼体内的铅、镉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检测,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该地区的水体中的铅、镉的含量进行对比,并对该地区的铅、镉污染进行了相关的评价,通过一年的监测未见超标。铅、镉含量分别为6.53±0.07(ng/g)、4.60±0.03(ng/g);回收率分别为98.9%、103.5%;RSD分别为5.3%、4.1%。  相似文献   
2.
水库大型围隔放养鲢鱼、鳙鱼控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轻水源地水华的发生,在天津于桥水库建立了10个300m2大型围隔,分别放养密度为0,10,30,60g/m3的鲢鱼、鳙鱼进行控藻试验.结果表明,无鱼围隔内的蓝藻比例上升并形成微囊藻水华,各有鱼围隔内蓝藻比例始终保持在低位水平.与此同时,鲢鱼、鳙鱼的滤食导致小型藻类的大量增长进而造成藻类总生物量及叶绿素a不同程度地升高.由此可知,鲢鱼、鳙鱼适用于控制蓝藻水华而非藻类总量.  相似文献   
3.
2001年7~8月和2002年7~8月两次对衡阳市鳙鱼、鲤鱼蠕虫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衡阳市鳙鱼、鲤鱼寄生的蠕虫共有8种,其中吸虫5种,绦虫1种,线虫2种,分属于3纲7科;衡阳市鳙鱼、鲤鱼蠕虫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分别为89%和86%,加强对该类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向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围隔中浮游植物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10月在潘家口水库进行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投饵、投饵单养鳙鱼(Aristichthy nov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及投饵混养鳙鲤鱼对浮游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潘家口水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维持在2.6×106个·L-1水平,氮、磷质量浓度比达112,磷是潜在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6.
滤食性鲢鳙鱼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鲢鳙鱼不同密度的放养试验,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对池塘浮游生物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鲢鳙鱼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产力并不下降,密度有所提高:鲢鳙鱼的放养促使浮游动植物问题小型化发展;鲢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禹城地区新开养殖池塘中因鱼种放养量及搭配不合理、施肥投饵不均,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和鱼产量的提高。论文中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原位条件下较系统地研究了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鱼类对渔业水质的调控影响。在不投饵、不施肥的前提下,养殖一定规格(鲢41~195g/尾、鳙53~210g/尾)、密度(0.74尾/m^3)的鲢鳙鱼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密度和水体中N、P含量降低。抑制了水体中蓝绿藻水花的形成和发生,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增加、浮游生物个体总体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8.
渔洞水库pH值异常成因分析及水资源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碱平衡失调是渔洞水库水生生态系统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文章立足工作实际,分析渔洞水库pH值异常变化成因,藻类的生长与N、P的联系,pH值异常变化与藻类优势种群的出现以及藻类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鲢鱼、鳙鱼控藻利弊。分析认为:保护好渔洞水库水资源需要在水环境的保护上建立长效机制,在水量和水质方面认真、彻底做好相关的工作,切实把预防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放在突出位置,把有效去除N、P等(特别是P)营养物质,有效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作为根本性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