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江口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15年2、5、8、11月在珠江八大入海口采集表层水体样品,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对该区域表层水体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对该区域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4个季度所采集的水样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18.0~50.3 ng/L,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7种强致癌性∑7PAHs的浓度范围为1.53~3.73 ng/L,占∑15PAHs的5.89%~11.1%,∑15PAHs和∑7PAHs在枯水期(2、11月)样品中明显高于丰水期(5、8月)。就组成特征而言,各采样点PAHs以3、4环为主。珠江口表层水中非致癌类PAHs的危害商数值为0.99×10~(-5)~2.73×10~(-5),远低于USEPA规定的阈值(1);致癌类PAHs产生的健康风险为6.50×10~(-8)~2.37×10~(-7),其中Ba P导致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最高,所有点位致癌类PAHs的健康风险均低于US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PAHs尚不具备严重的致癌风险,但是仍然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重点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河口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交换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切变锋是河口湾锋系中最为常见和最易观察到的锋面类型。本文对长江口的切变锋进行现场观察和滩,槽同步水文资料分析,简述了长江口切变锋发生的部分和基本特性,提出了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呈现螺旋形交换形式等论点。  相似文献   
3.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江口枯季潮区界大通站近 4 0年来的水文化学观测资料 ,求得长江径流来源的硝酸盐通量 ,并以此作为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结合历年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降水量资料等分析 ,发现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与流域的人口密度、农业氮肥施用量、灌溉面积以及降水量等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产生影响。而降水及灌溉等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氮素向河流流失的过程 ,并经长江径流向河口、海洋输送。 90年代后期 ,由人类因素造成的硝酸盐通量的增加占长江河口硝酸盐输入通量的95 %以上。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大气氮氧化物的沉降是硝酸盐通量增加的直接原因 ,而农业活动、燃料燃烧和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是该通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过验证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进行海陆源区分,并对海陆源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通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珠江口夏季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口门到外海逐渐降低(升高),在表、底层海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45和0.87mg/L(0.97和1.05mg/L);垂直方向上,在层化水域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升高),在非层化水域海陆源有机碳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均匀.珠江口夏季海源有机碳贡献率表层海水低于底层海水,平均贡献率为48.26%,沿向海方向海源有机碳贡献率逐渐增加--从内伶仃洋水域的4.43%逐渐提升到外伶仃洋东侧水域的81.20%.珠江口水动力条件复杂,在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的作用下陆源有机碳向海输送且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减;海源有机碳在不同水域动力输送特征不同,西南水域向海输送,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增;东北水域向岸输送,向岸输送量逐渐递减.陆源有机碳生化反应活性较弱,只有小部分被生化过程消耗,其迁移转化主要由沉降过程控制,而海源有机碳的迁移转化,则由口门的动力输送过程主控向外海的生化耗碳过程主控过渡.此外,海源有机碳沉降作用明显低于陆源有机碳,生化作用明显高于陆源有机碳.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大沽河河口区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2005年的遥感影像,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大沽河口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并对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对区域环境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者前文所建立的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的合理性由矩形海湾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验证,并被应用于象山港海湾水的更新周期估算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2003年8月下旬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十船连续同步27h采样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溶解态无机磷、有机磷、总磷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溶解态无机磷浓度很低,而溶解态有机磷浓度较高(占溶解态总磷的85%以上),是溶解态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形态磷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均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溶解态总磷、溶解态有机磷梯度变化较溶解态无机磷更为明显;潮汐对河口浅水区的各形态磷浓度影响较大,对邻近调查海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