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Inhaled atmospheric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 includes soluble and insoluble fractions,and each fraction can interact with cells and cause adverse effects.PM_(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Jinan,China,and the soluble and insoluble fractions were separated.According to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the soluble fraction mainly contains watersoluble ions and organic acids,and the insoluble fraction mainly contains kaolinite,calcium carbonate and some organic carb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M_(2.5) and model cell membranes was examined with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to quantify PM_(2.5) attachment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disruption.The cytotoxicity of the total PM_(2.5) and the soluble and insoluble fractions,was investigated.Negatively charged PM_(2.5) can adhere to the positively charged membranes and disrupt them.PM_(2.5)also adheres to negatively charged membranes but does not cause membrane rupture.Therefore,electrostatic repulsion does not prevent PM_(2.5) attachment,but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induces remarkable membrane rupture.The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 line A549 was used for cytotoxicity assessment.The detected membrane leakage,cellular swelling and blebbing indicated a cell necrosis process.Moreover,the insoluble PM_(2.5) fraction caused a higher cell mortality and more serious cell membrane damage than the soluble fraction.The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enhanced by the two frac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findings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M_(2.5) cytotoxicity and the effect of PM_(2.5) solubility on cytotoxicity.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GC-ECD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OCPs的分析方法。通过Florisil柱层 析的分类分析和毛细管GC-ECD的测定,得出了OCPs柱层析的分离点(所需正己烷 的最小淋洗体积为150ml)和OCPs的回收率(其范围为21.8%~108.7%),给出了海洋环境样品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膜法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莹雪 《环境保护科学》2002,28(4):18-20,44
综述了反渗透、微滤、超滤、纳滤、渗透蒸发、液膜等几种常见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情况 ,主要对反渗透膜的原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简单概括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双极膜等新膜分离技术的开发研究。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滤+反渗透2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P=1.5MPa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P=3.0MPa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废水处理工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膜污染机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物理化学预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物理化学预处理与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结合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可使其中的Cr6+<0.5mg/l,Zn2+<20mg/l,pH6~9。用膜分离技术处理造纸废水可回收其中的木质素和糖份,回收率均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上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该文就膜生物反应器的特征、研究现状、不同形式反应器的技术参数与处理效果等。进行了综述、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优点,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范围不断拓宽,有的已进入污水处理实用阶段,建议今后在开发适合于分离的特种膜方面,在组件形式,操作条件,清洗方式等对膜通量的影响方面,以及生物作用与膜分离工艺的相互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的膜污染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这了各国研究者针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问题所作的工作,认为膜本身的性质以及废水组成和工艺条件都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反冲洗和清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膜的性能,以提高膜的寿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改进是避免膜污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膜电极法与碘量法测定长江水溶解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溶解氧的测定,用膜电极法和碘量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程远琼 《四川环境》2003,22(5):28-29
测定环境空气中微量氟的方法一般采用滤膜法,但此法工作量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两点改进:一是将采集的两张滤膜同时测定;二是将测定过程中的搅拌时间缩短,这样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且降低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