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应用LDN-1氮氧化物脱除剂实现催化再生烟气NOx达标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山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中NOx含量达到1300-1400mg/m3(国家排放标准<420mg/m3),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用LDN-1氮氧化物脱除剂后,催化再生烟气中的NOx含量由1300-1400 mg/m3降至420 mg/m3以下,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生产低硫汽油的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欧美等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中对硫含量的规定,以及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几种工艺方法,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FCC脱硫助剂、FCC脱硫催化剂和膜分离等技术。采用新的脱硫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催化汽油的硫含量。适应不同的脱硫要求,为炼油厂生产低硫汽油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振荡时期温度、PH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可能的吸附机理为:一是NH分子通过偶极力和氢键方面吸附,二是NH4通过离子交换面吸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ACE装置与烟气NOx分析仪器联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可在更接近实际催化裂化反应-再生过程的条件下,评价助剂对再生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同时还可考察助剂的加入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几种降NOx助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体系中含有Pt基CO助燃剂的情况下,加入4%的RDNO;助剂后,烟气NOx降低幅度约30%~40%,且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助剂法降低催化裂化再生烟气SOx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加工原油重质比,SOx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为满足环保法规要求,我们应用了硫转移助剂,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及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废FCC催化剂对水中铅离子的连续吸附及脱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吸附等温线,考察了Pb2+在废FCC(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能及规律,结果表明,Pb2+在废FCC催化剂上的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和Frundlich模式描述,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且容易进行。又通过填充床吸附试验,对Pb2+的连续吸附及脱附情形作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pH为5.13、过柱速率为3.0mL/min、径高比为2.25.0条件下,吸附柱具备适宜的生产周期,连续吸附操作可行,柱效率可达75.9%;在温度为15℃、采用2mol/L稀盐酸作脱附剂,过柱速率为5.0mL/min的条件下,吸附剂易于脱附再生,脱附效率可达78.1%  相似文献   
7.
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对废水中镉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油催化裂化废催化剂作为废水中镉的吸附剂,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吸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废催化剂对镉的吸附属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式和Freundich模式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我国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危险性及污染特征,以国内典型FCC装置的废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及急性毒性。研究发现:废FCC催化剂无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危险;未检测出具有致癌致突变性的有机污染物;废FCC催化剂的特征污染物为Ni及其化合物,Ni的浸出浓度低于国家标准限值,Ni的存在形态为Ni Al2O4尖晶石,而非具有致癌性的Ni O形态。  相似文献   
10.
A spent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catalyst containing lanthanum (La) was used as a novel adsorbent for phosphorus (P) in simulated wastewater.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batch system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variables, including pH,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shaking time, solid-liquid ratio,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under three initial P-concentrations (C0 = 0.5, 1.0, and 5.0 mg/L). Orthogonal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initial P-concentr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P removal. The P-removal rate exceeded 99% and the spent FCC catalyst was more suitable for use in low P-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C0 <5.0 mg/L). Isotherms,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of adsorp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remov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is an endothermic reaction with high affinity and poor reversibility, which indicates a low risk of second releasing of phosphate. Moreover, chemical and physical adsorption coexist in this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LaPO4 and KH2PO4 formed on the spent FCC catalyst as the adsorption produc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pent FCC catalyst containing La is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P-removal from wastewater, which allows recycling of the spent FCC catalys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ter bo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