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例,介绍了实验室认可中档案管理人员的设置,人员技术档案、监测业务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物资采购档案、质量体系文件归档的方法和要求。阐述了实验室认可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林峥  麦碧娴 《环境化学》1999,18(2):115-121
以美国EPA为方法为基础,进行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验,采用回收率指示物控制回收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指示物回收率为50.67-97.33%,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58.67-96.33%,方法检测限为3.30-9.26μg.kg^-1。  相似文献   
3.
水质监测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 (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持证上岗”、“计量认证”、实验室现场考核和《亚洲地区实验室精度管理手册》编制过程及“监测质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我国部分环境监测站在水质监测的实际操作、试样前处理、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立我国质量保证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环境监测布点采样中的QC/QA以及由采样引起的误差来源做了简要分析,并对监测采样过程中QC/QA的操作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建设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发展形势,提出建设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思路和建设内容,探索建立区域空气监测QA/QC技术体系的策略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集装箱岸桥(QC)装卸作业安全操作机理,利用信息论的理论和方法对岸桥信息处理与传递进行建模和计算。首先总结集装箱装卸作业流程的11个作业环节,以人脑为信道,利用通信系统模型建立岸桥司机装卸作业各环节的信息传输转换模型。基于甘特图思想,建立整个装卸作业流程的刺激-反应流程图;并计算作为刺激的各信息源事件的信息量I(xi),信源熵H(X)和信息传递量HT。根据描述性模型和定量计算结果,对各作业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D作为衡量水体受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反映的可生化降解性是其他参数无法替代的。在5日生化培养时间内,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取决于是否存在足够数量的能进行此种氧化作用的微生物,许多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和受污染较久的水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硝化微生物,因此测定这种水样时应抑制其硝化反应。通过对特定水体硝化抑制剂添加与否及加量多少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并探讨抑制特定水体硝化过程的最佳条件。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特定行业和环境水体的实际样品进行硝化抑制剂添加与否和加量及时间培养曲线等对比实验,通过所得到的比对数据以化学需氧量值与BOD5之间关系为基准,对硝化抑制剂的加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QC小组活动,对造成某废水处理站出水COD波动值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是因为药剂投加量调控次数不够,造成药剂供需不平衡影响COD的波动。通过制定对策控制主要因素,可以将COD波动值由原有35.88 mg/L控制至25 mg/L以下,吨水处理药剂费用减少了5.7%,为外排水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幅降低了实验人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建立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QA/QC量化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国控污染源QA/QC量化评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量化评估指标的组成、量化评估指标的权重及QL阈值等方面,对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数据质量QA/QC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在0.5~4.5 mg/L范围内同一标准样品多次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为: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4.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8.0%,相对误差(RE)≤±10.0%。在0.06~7.0 mg/L范围内实际样品平行双样测定质量控制指标为:相对偏差(RD)≤5.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