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4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51篇
安全科学   436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529篇
综合类   1736篇
基础理论   296篇
污染及防治   353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196篇
灾害及防治   16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锅炉热效率低等问题,阐述了燃煤锅炉炉内空间分级燃烧技术、煤粉浓淡高效分离技术改造项目和特点,提出了对燃烧器系统、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系统和空预器系统等系统进行具体的低氮改造措施。分析了300 MW燃煤锅炉低氮改造后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经试验验证,1号锅炉低氮改造后,锅炉NOx 排放量大幅减少,排放浓度降到了280 mg/m3。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肠杆菌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由废含金催化剂制备金纳米线(AuNWs)。采用XRD,SEM,TEM等技术对AuNWs进行表征。研究了AuNWs对罗丹明6G(R6G)和4-巯基苯甲酸(4-MBA)的拉曼散射信号的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微生物ECCs,可使金回收率提高约20百分点;当溶液pH小于4时,反应2 h后,有大量呈线状的AuNWs聚集沉降,金回收率可达99%1以上。表征结果显示,AuNWs呈多晶结构,晶格间距为0.23 nm。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析表明,AuNWs对R6G和4-MBA具有良好的拉曼光谱增强性能。  相似文献   
3.
洪涝灾害条件下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有关部门更准确预测洪涝灾害受灾民众的疏散量,结合非集计数据和集计数据的优点,提出分区集计数据的概念,设计了受灾区域分区方法,并通过意向偏好(SP)调查法对我国居民在洪涝条件下疏散交通需求数据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分区集计数据的疏散交通生成预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鲁棒性较好,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仅为1.8%,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非集计和整集计模型。  相似文献   
4.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推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能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强化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基本要求.鉴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在管理方面要求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管理,充分强调能源经济效率和环境制约因素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能效标准和排放绩效标准,为城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防灾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立德  徐旭初 《灾害学》1992,7(2):17-20
本文提出了防御灾害预案的五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而讨论了防灾预案的优化准则、制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发展条件、限制因素和未来发展,指出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对长江中游产业的布局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防洪作用促进中游两岸大型工业项目的兴建,调整现有沿江城镇的布局,使之结构趋于合理化;电力供应经解能源的紧张状态,改善航运条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效益。当然,由于坝下河道冲刷,对现有的码头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冬季水位抬升引起两岸低湖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两岸土壤潜育化和沼泽化。  相似文献   
7.
Ligustrum lucidum Ait. f. tricolor (Rehd.) Rehd. in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Córdoba city, Argentina. The study area receives regional pollutants and was categorized taking into account traffic level, industrial density, type of industry, location of the sample point in relation to the street corner, treeless condition, and topographic level. Dried weight/fresh weight ratio (DW/FW) and specific leaf area (SLA) were calculated, and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s, carotenoids, total sulfur, soluble proteins,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peroxy conjugated dienes (HPCD) were determined in leaf samples. Sulfur content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raffic density and SLA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some combinations of the categorical variables; MDA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opographic level and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treeless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traffic, location of trees, type of industry, situation of a tree with respect to others, and topographic level are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bear in mind when selecting analogous sampling points in a passive monitoring program. An approximation to predict tree injury may be obtained by measuring DW/FW ratio, proteins, pigments, HPCD, and MDA as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 variability of data.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所发生的冰雪灾害的损失、影响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次灾害具有受灾范围的全面性、灾害过程的发展性和救灾行动的艰难性等特征,阐明冰雪灾害在城市会造成停电停水、交通瘫痪和通讯中断等严重灾情,进而引发断油断粮、物价飞涨和人心恐慌等综合性灾害。通过冰雪灾害对城市救灾行动的总结,指出冰雪灾害给城市政府的深刻启示在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必须同时加强防灾救灾的软硬件建设,并提出城市必须采取持久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宜传教育、大力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订各类灾害的专业性应急预案和努力构建协同联动救灾机制等对策,有效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Marincioni F 《Disasters》2007,31(4):459-476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a diverse sample of 96 US and Itali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ies shows that the diffusion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T) has transforme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 Although these technologies permit access to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massive amounts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with unprecedented speed and efficiency, barriers rooted in the various professional cultures still hinder the sharing of disaster knowledge. To be effective the available IT must be attuned to the unique settings and professional cultures of the local emergency management communities. Findings show that available technology, context, professional culture and interaction ar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Cultural filters appear to influence emergency manag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roles, their vis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echnology to social issues, and their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ferability of disaster knowledge. Four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IT to disaster communications are defined: technocentric; geographic,; anthropocentric; and ecocent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