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口罩作为阻隔病毒传染的物理方式之一,其能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同时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佩戴口罩对于公众防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和维持人体基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特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并探讨不同潜在风险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在99%以上,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16.05%),其中,医务人员以及与人群广泛接触群体的口罩佩戴率最高(100%).②居民以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种模式为主,占31种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所属人群以及不同疫情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多为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⑤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随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和管控措施存在差异,但居民佩戴口罩行为均表现良好,其中居住地不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比居住地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的口罩佩戴率更高,说明人群佩戴口罩行为与疫情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佩戴口罩这一防护行为总体执行较好.   相似文献   
2.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728个县(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共计8 330名成人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城市地区居民在洗手比例和洗手时长上均分别高于男性、农村地区居民.人群在一般暴露情景下的洗手比例较高,而对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暴露情景(如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他人后等)的洗手率(分别为73.6%和83.9%)排名靠后,说明人群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有待深入理解;在洗手时间上,根据WHO规定的洗手时长标准(20 s),仅有41.7%的人群洗手时长合格(大于20 s),城区居民洗手时长的合格率(42.0%)显著高于农村地区(39.7%);总体上,具有外出经历的人群洗手比例较未曾外出的人群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显著影响居民的洗手行为,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37.2%)最低,反而疫情最轻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43.6%)最高,说明居民的洗手行为可能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而言,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提高,但是仍然水平偏低.应提高居民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分析了新冠病毒颗粒在生活污水中存在形式和传播途径,全面梳理了居民小区给排水系统关键环节和位置。结合我国小区建成现状和近期开展的民生改善工程,在既有设施安全保障基础上提出可强化居民小区给排水系统病毒防范的措施。指出了小区防范强化措施对于调查新冠肺炎流行病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在保障城镇水安全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针对新冠病毒在城镇水厂的潜在传播途径,从闭环流动和开环辐射视角判别了风险环节和关键位置。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镇水厂可采取的保障措施,并对其可靠性和功效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水行业卫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新冠病毒生化特性、涉水形式、在污水系统中的典型存在方式、经水流动过程中的重点暴露环节和风险隐患部位。从城市水循环闭合链条角度,梳理了新冠病毒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关键环节、关键位置存在方式及潜在传播途径,介绍了强化防控的综合措施。从生物安全长效管理角度,对完善城市水务系统生物安全性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分辨率的TROPOMI数据,分析了我国疫情爆发期的NO2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对比了疫情同比期和环比期不同地区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内NO2柱浓度的同比下降率和环比下降率分别为40.46%和50.09%,经济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城市群,排放量下降较为显著,其中江苏、河南、山东、浙江等NO2历史排放较高的省份受疫情影响更大.湖北省疫情期的NO2柱浓度绝对值(1.63×1015molec/cm2)在中东部省份属于最低位水平,同比和环比下降率也均在50%以上.相对来说,武汉、孝感等周边城市的影响远大于十堰、恩施等西部山区.地基国控站点的NO2质量浓度也显示了与卫星观测较一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证明了采用“自上而下”的遥感手段,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排放强度和社会经济活动水平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8.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疫情作为一个极限管控措施下的极限减排实验情景,把2021疫情作为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实验分析情景.与疫情前期对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均有提升且2021疫情时期颗粒物浓度同样有提高,2020疫情时期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与2019历史同期相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同样有升高现象,除此以外,2021疫情时期污染物改善较好.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WRF-CMAQ)量化了两次疫情时期气象因素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空气质量模拟法反推了不同污染物受人为影响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STM算法在两次疫情期间的模拟均显示人为影响对污染物产生了负影响(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且在总变化影响中占比较高,而CMAQ模式模拟结果中的气象因素影响占比远高于LSTM算法.CMAQ模式在两次疫情模拟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在2020疫情中人为影响占据了主导,而在2021疫情中,相比较2020疫情时期,除NO2外,人类活动对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均为正值(促进了污染物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公共卫生安全视角下野生动物保护法制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轩  兰婕 《环境保护》2020,48(6):17-20
野生动物不当利用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应特别关注其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监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保护范围、监管职责和监管能力三个方面。本文提出应在法制层面确立全面保护原则,明确管理职责和协同机制,完善名录制度,规范人工繁育活动,进一步推进野生动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此外,也需建立野生动物保护与公共卫生保障的协同机制。野生动物检疫是关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制度,需完善检疫内容,健全专用标识管理制度,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检疫工作依法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居家隔离说到居家隔离,很多人可能第一印象都会想到"为什么不去医院啊"。现在正好流感季节,很大一部分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的人可能只是流感,并非新冠肺炎。而医院发热门诊汇集了可能感染的病人,在目前这个阶段,盲目跑去医院,反而增加了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居家隔离,对自己对大众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