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详细阐述了高等级公路绿化的必要性,充分论证了青海省高速公路绿化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作用及在水土流失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根据青海省内的自然条件,比较详细的罗列出了青海高等级公路的绿化特点与难点,针对难点一一找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一个具有一定自洁、自我修复功能的大生态系统,它由各种植物、动物、人类、微生物有机的组成,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大量的人类活动给地球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明显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这种平衡逐渐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论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给生态平衡所带来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从生物链的角度建立生物资源平衡,从而实现新的生态平衡。将城市污染物的资源化和生态平衡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生物资源补充机制、改变城市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法等措施,促进生物资源平衡,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责任理论的背景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地必然地与大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人类为了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为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却在无意识中破坏了自然界自身早已形成的生态平衡。工业化以来,人类利用手中的权利挥霍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捕捞、放牧、砍伐,原来的绿洲变成荒漠,水不再清、天不再蓝,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整个生境系统。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的绿化是欧洲内陆国家的典型.首都布达佩斯被称为"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几年前曾名列世界前十名绿化城市.到匈牙利,不论是空中鸟瞰,还是城中走看,满目皆绿,不愧"绿色之邦"之称.然而,论经济实力,匈牙利与西欧、北欧那些富国相比并不强,用于环保的资金也有限,可是,由于多年来当地人重视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大自然也给了真诚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8,(3):21-22
2008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将充分体现“绿色奥运”这一理念,在传递的过程中将贯穿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发展思想。北京奥组委针对所有参与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人员,制定了环保行为准则——《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环保指南》。  相似文献   
6.
黎宇宝 《环境》2014,(5):72-73
正滥吃野味不仅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且这样贪图一时的口腹享乐还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威胁着自身健康。近日,一则"雷州10只老虎遭宰杀"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湛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称,3月14日晚,湛江市公安机关联合有关部门,在雷州破获一宗非法捕猎,宰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现场发现刚被宰杀的老虎一只,缴获虎制品、匕首及其它屠宰工具等  相似文献   
7.
8.
地貌因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决定环境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支力条件;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并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如地貌因子或成份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或成份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地貌因子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文本论述了三江平原地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地貌的作用,阐明了有关地貌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皓 《环境》2003,(6):13-13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但由于有些人有喜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