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用大量污水进行农田灌溉造成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污水灌溉风险研究中的不足.利用农业干旱模型,通过非参数检验对污水灌溉风险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江苏省南京地区某污灌区的实际资料,计算了当地污水灌溉风险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77%和7%~12%.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 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 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 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 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 77%和7%~12%. 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 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 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 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 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 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 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市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并且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植被指数作为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2000—2011年的Terra Modis NDVI植被指数数据集,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变化上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应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更适合研究非正态分布数据的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Terra Modis NDVI数据可以很好地从宏观上监测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2)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更为剧烈,并且植被覆盖变化对人类活动做出积极的响应。12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研究区中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则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植被覆盖状况正面临着恶化。(3)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植被变化趋势的检测总体上趋于一致,两者可以相互印证,但局部有差异。因此,当进行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深入研究及驱动力分析时,需要较高分辨率的数据作为辅助数据。研究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支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偏高,中部偏低的分布。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达到0.24℃/10a,且西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最低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冬季上升幅度大,春季与夏季升温不明显的趋势。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整合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重复取样检验法的实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是对同一主题下多个独立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方法。非参数检验整合分析——重复取样检验(resampling test)不考虑原文献数据的分布形式,故可在不知原文献数据分布形式时使用。其中的靴襻法(bootstrap)可用来给出总效应值的置信区间,但不能检验组内异质性是否显著。靴襻法与随机检验法(randomization test)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失,判断出组间差异性是否显著。实例应用表明,重复取样检验没有参数检验保守,又与参数检验的结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倒计时表对交叉口安全性的影响,选择黄灯启亮后的驾驶员决策类型和车辆通过停车线时间两个指标,研究倒计时表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选择道路和交通条件相近的6个交叉口(有无倒计时各3个)对直行车流进行数据采集,经处理获取相关驾驶行为数据.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建立了黄灯启亮后的驾驶员决策类型选择模型.结果表明:黄灯启亮后,在相同位置、速度条件下,倒计时交叉口的驾驶员选择停车的优势比(Odd ratio)仅为无倒计时交叉口的0.282.采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方法,对黄灯启亮后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时间分布(TVC)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安装倒计时表后,车辆通过停车线时间的平均值由1.52 s增大到2.92s;在5%显著性水平下,倒计时交叉口的TVC中位数与无倒计时的差异较大,车辆通过停车线时间跨度延长,对交叉口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荡湖近61a降水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王母观站和溧阳站1953~2013a系列年降水量资料,采用Spearman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连续小波变换等技术手段,分析了61a来长荡湖年降水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荡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15.1 mm,年内降水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仍以正常年份居多,偏多与偏少年份相当;长荡湖湖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为9.5a;年降水量变化不存在突变。研究成果可为长荡湖湖区的洪水控制、水资源利用、水调度方案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建中   《安全》2011,32(10):9-12
通过对北京公交驾驶员的心理疲劳研究,探索三种车型司机在驾驶不同圈数时的大脑觉醒程度变化规律,防止驾驶员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利用闪光融合频率值测试法,对三条典型线路的驾驶员进行测试,并利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方法,使用SPSS软件检验数据变化的显著性。驾驶铰链式加长客车的驾驶员和驾驶单机客车的驾驶员闪光融合频率值在工作两圈时发生显著降低P<0.05,驾驶双层客车的驾驶员闪光融合频率值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non-parametric tests, 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 water quality dataset including 13 parameters at 37 sites of the Three Gorges area, China, from 2003–2008 to investigat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identify potential pollution sources. Using cluster analysis, the twelve months of the year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eriods of lowflow (LF), normal-flow (NF), and high-flow (HF); and the 37 monitoring sites were divided into low pollution (LP), moderate pollution (MP), and high pollution (HP). Dissolved oxygen (DO),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dex (CODMn), and ammonia-nitrogen (NH4 +-N)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variables affect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by non-parametric tests.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the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HP region were organic matters and nutrients during NF, heavy metals during LF, and petroleum during HF. In the MP region, the identified pollutants primarily included organic matter and heavy metals year-around, while in the LP region, organic pollution was significant during both NF and HF, and nutrient and heavy metal levels were high during both LF and HF.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came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runoff; however, they contributed differently to each region in regards to pollution levels. For the HP region, input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ere significant; but for MP and LP regions, water pollution was more likely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griculture,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chemical industry. These results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bette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Three Gorge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